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5期

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方式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有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研究组)和50例无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有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有自知力丧失有攻击行为,不能耐受锥体外系反应,意识及定向力障碍,受幻听妄想支配。结论: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原因、方式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6例有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研究组)和50例无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有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有自知力丧失有攻击行为,不能耐受锥体外系反应,意识及定向力障碍,受幻听妄想支配。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住院精神病人外走行为的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预防及护理措施,如详细了解病史及病情发展,安排好工娱疗活动,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意外发生。

【关键词】  精神病人;外走行为;护理

    外走行为是精神科常见的突发事件之一,系指住院病人未经医生批准乘机逃离医院[1]。病人在极短的时间内冲出病房或者医院内其他设施如澡堂、工娱疗室、辅助检查科室、医院大门等,具有突发性、短时性、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具有可预料性的特点。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精神病人。一旦外走行为成功实施,就可能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如攻击、伤人、杀人、自杀、车祸等,尤其是冬夏季在室外生活,可发生严重冻伤、灼伤,后果严重,护理人员应时刻警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自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12月有外走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6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其中精神分裂症45例,占68.18%;心境障碍10例,占15.15%;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占7.5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6例,占9.09%。

    同时从同期住院精神病人无外走行为1 400例中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x2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研究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表1  两组精神病人危险因素比较(略)

    表2显示病人外走最常见的四种方式。表2  66例病人的外走行为方式(略)

  3  讨论

  3.1  精神病人发生外走行为的原因

  3.1.1  由于病人自知力丧失,不承认自己有病,依从性差,拒绝治疗,认为住院是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有准备、有计划、有对象攻击工作人员后外走。

  3.1.2  病人口服或肌肉注射高效价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出现严重锥体外系反应,如类帕金森症、扭转痉挛和动眼危象、静坐不能,同时还伴有内心的紧张、焦虑、心情沮丧,甚至抑郁、自伤、自杀。病人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激越、坐立不安、痛苦表情,甚至外走行为。

  3.1.3  受命令性幻听支配,还有的病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怀疑周围许多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参与陷害他,所以采取外走行为。

  3.1.4  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可以出现意识障碍,出现对人、时间、地点定向力障碍,不知身处何地,出现外走行为。

  3.2  出现外走行为的精神疾病

  3.2.1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其症状较多,包括幻听、被害妄想、攻击行为、自知力丧失,服药后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和病人难以忍受的锥体外系反应等,其外走率最高,占全部外走病例的68.18%,护理工作中应高度警惕。

  3.2.2  心境障碍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可以继发幻觉、妄想,可以有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丧失,可以有一过性意识障碍,要注意约束保护,密切观察其言语行为,否则可以出现自伤、自杀、外走行为。

  3.2.3  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可以出现幻觉、嫉妒妄想、痴呆等症状,记忆力定向力障碍,也可以出现外走。此时一般应在住院条件下戒酒,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病人认识到其患的是一种病,使之认识到饮酒对自己生活质量、对家庭、对社会的影响,取得病人的合作,预防外走行为发生。

  3.2.4  阿尔茨海默病定向力障碍出走后不知道回家,四处游荡,危险极大。因此其口袋内必须装有印有姓名、年龄、地址、电话号码、患有阿尔茨海默痴呆的一些基本信息的卡片,以方便走失后别人或公安机关送回。

  3.2.5  散发性病毒性脑炎早期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症状有意识障碍、行为紊乱、兴奋躁动、话多或缄默、哭笑无常、违拗、木僵、恐怖性幻觉、妄想、痴笑和精神幼稚等,可伴有抽搐发作,其外走后危险更大。除了意外事件外,还有病毒性脑炎加重,可威胁生命。

  3.3  护理措施

  3.3.1  认真评估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人员应详细地了解病史,是否首次发病,服用抗精神药有无锥体外系反应,有无冲动攻击破坏行为,有无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有无自知力丧失拒绝治疗想回家的念头,有无意识障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潜在外走行为,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陪护病区护士应注意与病人家属配合协调好,告知家属不要让病人单独活动,出现外走观念或行为应及时阻止。
 
  3.3.2  丰富病员生活。如对环境不适应,感到孤独、寂寞,护士应为其安排工娱疗活动,转移其注意力,使其心情愉快,消除焦虑、恐惧和疑虑。减少外界刺激,做好日常护理。了解病人的兴趣爱好,满足其合理要求,鼓励病人参加喜爱的活动,安排体力活动,宣泄缓解恶劣情绪。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使之安心住院治疗。

  3.3.3  接触病人要注意方式方法,带病人作辅助检查、工娱疗、洗澡等活动时,不能让病人脱离工作人员视线,同病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要防止病人攻击自己,又要防止其逃跑,病人前后都要有护士监护。病房周围不能存放危险品,如棍棒、刀剪、砖块、绳子等。对兴奋躁动的病人可安置在较安静的环境,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措施。禁止病人单独活动或外出,禁止在危险场所逗留,外出时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3]。

  3.3.4  端正服务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对待病人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粗暴对待病人,也不能漠视病人。良好的服务态度,丰富的有经验的举止,有威慑作用的言行,可消除易激惹病人的敌对情绪[4],从而安心治疗,避免外走行为的发生。

  3.3.5  应每周两次检查病区的安全措施,门上的钉、螺丝是否松动,窗户是否损坏,防止病人跳窗逃走,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护士比较注意病区大门,对跳窗逃走的倾向或可能性重视不够,门窗都要兼顾。

  3.3.6  配合医生做好支持性心理性治疗和领悟治疗,鼓励其说出对疾病和有关症状的认识和感受。倾听时应对每一诉说作适当限制,不要与病人辩论。仅在适当时机(如幻觉减少或妄想动摇时)才对其病态体验提出合理解释,并随时注意其反应。

  3.3.7  密切注意观察和防止病人因幻觉妄想引发自杀、伤人或走失等意外行为。避免在病人看不到却听得到的地方说话、发笑或说悄悄话。对病人有怪异言行不辩论、不训斥,但不轻易迁就。注意规范病人的行为,由于幻觉妄想冲动或怪异行为等易于与他人冲突,应注意保护病人的人身安全,防止其外走行为。

  3.3.8  夜班人员要明确分工,密切合作,经常不断地巡视病房。巡视时间不定为好,以避免病人掌握规律而外走。发生外走后,要立即报告护士长及护理部,积极组织力量寻找,并及时通知家属,取得合作。直到找到病人下落为止,中途不能轻易放弃。一般病人跑回家中均在家属陪同下平安归院。

  3.3.9  外走归院的病人,要慎重做好心理护理,策略地询问病人外走的原因和经过,了解是否想家、想孩子、想亲人,或者受幻觉妄想的支配,以便进一步制订防范措施。其中一部分病人可以说清楚原因,但仍有一部分病人事后对外走原因和经过说不知道或不清楚。要重点交班,防止再次发生外走,切忌惩罚病人[5]。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51-752.

  [2]陈彦方.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90.

  [3]陈彦方.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40.

  [4]苗夕枝,李秋军.156例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观察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康医学,2005,3:188.

  [5]冯瑞珍,陈淑君,宁佐喜.精神科临床护理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6-47.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荣军康复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作者: 李水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