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95例,分别进行社会学资料统计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的145例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暴力行为、住院方式等有明显的相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观察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95例,分别进行社会学资料统计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对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的145例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结果: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与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既往暴力行为、住院方式等有明显的相关性,且BPRS总分及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较高。结论: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占16.2%;并提出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攻击行为

  对我院895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攻击行为的145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疾病患者895例,其中,男503例,女392例。诊断:精神分裂症551例,躁狂症95例,抑郁症72例,酒中毒60例, 癫痫性精神障碍45例,老年期痴呆和血管性痴呆42例,精神发育迟滞18例,其它12例。

  1.2  方法  根据病史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895例中有攻击行为145例(16.2%),其中,精神分裂症88例(88/551,16.0%),躁狂症16例(16/95,16.8%),癫痫性精神障碍15例(15/45,33.3%),酒中毒12例(12/60,20%), 老年期痴呆和血管性痴呆8例(8/42,19.0%),精神发育迟滞3例(3/18,16.7%),抑郁症2例(2/18,2.78%),其它1例(1/12,8.3%)。攻击的对象主要为医护人员72人次(49.7%),其他休养员48人次(33.1%),探视的家属20人次(13.8%),其余5例(3.44%)无明确攻击目标。

  2.2  BPRS总分及因子分评定  有攻击行为的患者BPRS总分和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患者(P均<0.01),而其他焦虑抑郁、缺乏活力2个因子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2.3  相关因素分析  住院次数、职业和病程等均与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P均>0.05);既往有攻击行为、强制入院、无配偶及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率均显著较高(P均<0.01~0.05)。

  3  讨论
      
  本文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6.2%,其中,癫痫性精神障碍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高达33.3%,其次为酒中毒(20%),对此应引起重视。精神分裂症发生攻击行为的比例为16.0%,略低于国内外其他文献报道。有研究报道[1,2],脑诱发电位异常、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由于对攻击行为的内容理解不一致,广义的攻击行为包括言语攻击、自身攻击、对物品攻击、对他人攻击[3]。而本研究仅对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对他人和物品的攻击行为进行统计,故发生率较低。本研究发生攻击行为的患者BPRS总分和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猜疑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的患者,提示攻击行为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幻觉、妄想、敌对、兴奋、易激惹密切相关。有研究认为[4],具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突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也高。张诚等[5]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自感不适、无端的痛苦、对周围及自身的错误感知、推理判断错误,以上观点与本研究基本相同。
      
  本研究患者攻击的主要对象是医务人员(49.7%),因精神科工作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必须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不仅要面对患者的幻觉和妄想,还要面对智能障碍、人格障碍的患者,对行为紊乱的患者必须予以制止或保护,必须主动关心患者的进食、服药等,对拒食、拒药的患者需采取强制措施,因此,受到攻击的机会多。对医疗机构如何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一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工作。
      
  首先,对住院的患者要详细了解其背景资料,特别是既往攻击行为、住院方式等影响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其次,医护人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患者坚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注意工作方法,加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满足患者合理要求,避免矛盾激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时及时药物调理,必要时防冲动及保护护理;注意外界环境因素,改善患者活动及生活空间,Ⅰ级与Ⅱ级护理房间应隔离开,减少拥挤,减少攻击行为发生;加强病房管理,每个病房均应配备男性工作人员,加强安全检查,注意收缴危险品;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身防护意识;多与家属沟通,取得家属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总之,医患关系的改善将有利于减少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 斌,陈兴时,马金芸,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体感诱发电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65-67.

  [2] 马金芸,谢 斌,郑瞻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甲状腺轴[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195-197.

  [3] 谢 斌.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预测[J].上海精神医学.2003,5:130.

  [4] Arango C, Calcedo Barba A, Conzolez-Salvador,et al. Violence in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 prospective study[J].Schizophrenia Bulletin, 2003,25:493-503.

  [5] 张 诚,韩臣柏,孙 涓,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临床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2,15:226-227.


作者单位:广东省乐昌市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乐昌 512200

作者: 钟伟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