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临床医学

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三黄水酒药纱、绷带包扎、小压垫、可塑性杉树皮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结论正确的闭合手法复位,合理的夹板固定,辨证用药,功能锻炼,是理想有效的保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关键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三黄水酒药纱、绷带包扎、小压垫、可塑性杉树皮夹板固定、功能锻炼、药物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结果 120例患者均痊愈,91例获得随访,肘关节功能一般都在5~10周得到基本恢复,其中优31例,良43例,可12例,差5例。结论 正确的闭合手法复位,合理的夹板固定,辨证用药,功能锻炼,是理想有效的保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小夹板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近4年来笔者采用闭合手法复位,杉树皮夹板固定,合理用药及功能锻炼。治疗120例这类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67例,女53例;年龄2~14岁;左侧71例,右侧49例;伸直型98例,(尺偏型68例,桡偏型30例)。屈曲型22例;全部病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没有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2 治疗方法

2.1 材料 可塑性杉树皮夹板(杉树皮外加0.2~0.3cm铁线,棉花铺垫,绷带包扎而成)。

2.2 正骨复位 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患者仰卧位,一助手握患侧上臂,另一助手握患侧前臂及手腕,肘半屈位,徐徐用力,顺势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若患肢为右侧且远端有旋前畸形,在牵引下先使前臂旋后,然后左手握住骨折近段,右手握住骨折远端,两手相对挤压,矫正旋转和侧方移位后,术者以两手拇指从肘后推动尺骨鹰嘴向前,同时两手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拉,并让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将肘屈至70°左右,即可复位。注意勿将骨折远端过度推向前方,以免骨膜剥离广泛而影响骨折的稳定性。尺偏型骨折当手法复位后,术者可一手将骨折部固定住,另一手将肘关节略伸直,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桡侧骨质嵌插或稍有桡偏,以预防发生肘内翻畸形。整复屈曲型骨折,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下将远折段向后推,并徐徐伸直肘关节。

2.3 夹缚固定 仍以直伸型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正骨复位后,自上臂下段、肘部及前臂上段敷上三黄水酒药纱,然后用4块小夹板固定。短者放于上臂前方,并在板下放一压垫于骨折近端处,后方较长超过肘关节2cm,并在板下放一压垫于骨折远端处,内侧较长超过肘关节2cm,在板下放一压垫于骨折远端处,外侧较长超过肘关节2cm,并在板下放一小压垫于骨折近端处,夹板安置后,以3道缚带缚紧,外绕绷带,屈肘小于90°,用三角巾悬前臂于胸前。

2.4 辨证用药 按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原则,初期因筋骨脉络损伤,瘀热滞于经络,故治疗宜凉宜清,立方基本上以活血化瘀清热消肿止血为主。中期因瘀肿渐消而未尽,骨未接续,故治当予活血生新,和营通络,接骨续损之剂。后期因病机损伤日久,气血筋骨虚弱,断骨初连未坚,故治宜益气血,补肝肾,壮筋骨之法。当断骨接续,解除固定后,还应给伤肢按摩及应用中草药骨外洗剂熏洗患肢,对促进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3 治疗效果

治疗120例获得随访91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肘关节功能一般都在5~10周得到基本恢复。随访结果91例中优31例,良43例,可12例,差5例。总优良率81%。肘内翻发生率20例,均发生于尺偏型骨折。

4 典型病例

患儿,女,11岁,因玩耍时不慎跌仆,致肘部肿胀,疼痛,畸形,功能丧失,于2002年5月15日受伤后1h来诊。查:左肘部肿胀,畸形,压痛明显,有骨擦音,活动功能丧失。X线照片提示:左肱骨髁上骨折,骨折远端向后向上,向尺侧移位伴有骨碎片分离。经前述手法复位,可塑性杉树皮四夹板固定。X线照片复查对位对线满意,骨折几乎近解剖对位。合理用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近6周,基本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肘关节功能正常。

5 讨论

关于肘内翻畸形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多见的并发症。本文发生率为22%,文献统计发生率高达30%以上 [1] 。其发生原因有认为骨折后肱骨外髁受到刺激致生长过度,或内髁受到阻滞所致。但大多数认为它的发生原因主要与复位后骨折远端向尺侧倾斜有关。本文认为肘内翻的发生不但跟复位后骨折远端尺倾有关,还与原来骨折类型有直接关系[1] 。肘内翻并发症不但发生率高且后果较严重;轻者影响外观,重者影响肘关节功能,甚至阻碍前臂与手部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处理肱骨髁上骨折时,要特别注意防止肘内翻的发生。根据肘内翻发 生原因与机制,防止的根本措施在于正确复位,彻底纠正骨折远端尺侧倾斜。具体做法为:尺偏骨折当手法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在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断端骨质嵌插,或稍有桡偏。

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治疗肘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应特别注意处理好正骨复位、妥善固定、辨证用药、练功活动四大环节。正骨复位时间越早越好(严重肿胀出现前),因新伤骨折局部肿胀与疼痛较轻,肌肉未发生痉挛,最宜手法复位,闭合复位成功率较高,如骨折局部肿胀严重及有较大面积张力性水泡形成,或有较大创口,须待肿胀消退,水泡基本好转,约1周左右,再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因尽早复位后,创伤后的反应性肿胀(一般在伤后3天内出现)对复位的骨折还能起到稳定作用[2] 。《医宗金鉴》:“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这说明正骨手法在治疗上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对肘部骨折的复位,尽量争取一次复位成功,但应避免单纯追求解剖复位和骨折的绝对稳定 [2] ,若对预后功能恢复无大碍,一般不进行再次复位,多次复位是利少弊多,务须谨慎,非不得已,不要妄动,对肘部骨折复位之后深觉“养息为妙,”切忌多次暴力推拉,正如《医宗金鉴》云:“肘骨者,胳膊中节上下支骨交接处也……用手翻其臂骨,拖肘骨令其合缝,其斜弯之筋以手法推摩,令其平复,虽即时能垂能举,仍当以养息为妙。”觉得多次推拉则伤筋脉,反复出血留瘀于内,势必骨痂蔓生,多遭致外伤性关节炎,甚则为骨化性肌炎。因此对不合理的被动牵拉是应防止,特别是骨折线通过关节面者更应慎之。

参考文献

1 萧劲夫,张强,王涛.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概况.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2):54。

2 欧阳林.肱骨髁上骨折整复成败的体会.中国骨伤,1995,增刊(8):47-48.

作者单位:515041广东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收稿日期:2004-04-19) (编辑罗 彬)

作者: 张昌龙 黄惠亮 赵辉德 林宣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