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期中医中药

活血利水治 中浆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简称中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眼底病变,以视力下降、眼前固定黑影、视物变形、黄斑部水肿渗出为特征,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就诊前视力:0。3,平均视力0。共同临床症状为视力明显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简称中浆)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眼底病变,以视力下降、眼前固定黑影、视物变形、黄斑部水肿渗出为特征,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在祖国医学属于“视瞻昏渺”范畴,其治疗方法各有不同,笔者收集病例88例,经过临床辨证分析认为,证属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湿上泛,遂采用五苓散加味,以其利水、渗湿、活血之功效进行临床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9年4月~2003年4月,共治疗“中浆”患者88例,单眼发病80例、双眼发病8例。其中男66例,女22例,年龄18~40岁,平均26.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10~45天,平均16天。就诊前视力:0.08~0.3,平均视力0.1。共同临床症状为视力明显下降、眼前黑影、视物变形。眼底检查:黄斑部水肿、中心反光消失、病变区有黄白色渗出。
   
  1.2 治法 惟纠正“脾虚水湿”为主导,加味活血、祛瘀生新。组方采用《伤寒论》方五苓散加味:泽泻12g,茯苓12g,猪苓12g,白术12g,桂枝9g,丹参15g,葛根15g。每日1剂,水煎服,20天1个疗程。视其恢复情况再用第2个疗程加以巩固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视力恢复至1.0以上,眼前黑影消失,视物变形恢复正常;眼底检查黄斑水肿消失,中心凹反光可见,周围无遗留渗出。好转:视力恢复0.6以上,眼前黑影基本消失,视物变形恢复正常;眼底检查黄斑水肿消失,中心凹反光可见,周围色素紊乱有少许陈旧性渗出。
   
  2.2 治疗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治愈30例,好转54例。累计2个疗程治疗,共治愈60例,好转24例。经1年随访未见复发。治愈好转率为95%。

  3 典型病例
   
  病例1,患者,男,28岁。1999年7月8日初诊。主诉:左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形20天。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2,双外眼正常。眼底检查:左眼视乳头边界清晰,色泽正常,黄斑区水肿,周围有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右眼未见异常。诊断:左眼“中浆”。证属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湿上泛,从而出现黄斑区水肿、渗出。治宜五苓散加味,以资健脾逐湿、利水、活血。处方:泽泻12g,茯苓12g,猪苓12g,白术12g,桂枝9g,丹参15g,葛根15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10剂,二诊:自述视力提高,视物变形消失,但视物稍变暗。检查:左眼视力0.6,黄斑区水肿明显减轻,周围仍有少量渗出,原方继服治疗。又服10剂药。三诊:自述视力提高、视物清晰。检查:左眼视力1.0,黄斑水肿消失,周围渗出消退,中心凹反光可见。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药10剂。随访1年,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男,36岁。2002年6月10日初诊。主诉:双眼视力下降、视物变暗1个月余,右眼前有黑影出现6天。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1、左眼0.3,两眼外观正常。眼底检查:双眼黄斑区水肿,周围有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右黄斑区可见少许细点状出血。诊断:双眼“中浆”。治宜渗湿、利水、活血。处方:泽泻12g,茯苓12g,猪苓12g,白术12g,桂枝9g,丹参15g,葛根15g。每日1剂,水煎服。上方服10剂二诊:自述视力提高、视物变暗有所改善、眼前黑影减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8,黄斑区水肿及渗出减少,右眼黄斑区细小出血点仍未完全消失。原 方继服治疗。服10剂后三诊:自述视力提高、视物清晰,但眼前仍有少许黑影。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黄斑区水肿消失、渗出减少,右眼黄斑出血点颜色变淡。随原方减去丹参、葛根再服1剂又诊,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1.0,左眼黄斑区水肿、渗出消失,右眼黄斑区水肿消失、周围遗留有少量色素沉着。嘱其上方又服10剂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诊未见复发。
   
  4 讨论

  西医认为“中浆”多由精神紧张、劳累、情绪激动、感染、过敏等因素使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痉挛、通透性异常、浆液渗出引起色素上皮萎缩,渗漏液进入视网膜下形成黄斑视网膜盘状脱离。本病初起,即感眼前固定黑影,致使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所见物体变小或变形,黄斑中心对光反射消失,周围舟状水肿,并出现反光晕轮。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区常出现黄白色渗出点,一般经过2~3个月,黄斑水肿和渗出逐渐吸收。少数可遗留色素沉着,视力与视野完全恢复。但如屡次发作,黄斑部可出现色素紊乱,甚至发生囊样变性,使视力遭受损害,难以恢复正常。
   
  “中浆”证属脾虚水湿,本病多由于肺、脾、肾与肝四脏的功能失调。在于脾多因脾虚湿盛;在于肺多因肺气不宣;在于肾多因肾水亏虚;在于肝多因肝气郁热,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因此导致水湿停留,气血瘀滞,从而形成痰浊致水肿渗出。劳累伤脾,脾虚不能制水;肺卫不固,外邪入侵使肺气不宣;愤怒抑郁伤肝,肝木犯土,因而脾之运化失职,所以积水为痰,而发生眼底黄斑水肿渗出。这正与西医的病理机制相吻合,水湿停留与气血瘀滞互为因果,活血利水应为本病的主要治法,贯穿治病的始终。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主要功用为温阳化气,利水渗湿。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而消水肿,为本方主药;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化湿,气化则水自行,为本方辅助药;笔者在该方的基础上加味重用丹参、葛根两药,均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抗血管痉挛和降低血小板凝聚发挥其活血祛瘀生新作用,共奏活血利水之功效。用此方治疗“中浆”,并结合辨证分型施治,随证加减,药症相符,医理相合。
   
  (收稿日期:2004-08-17)

  作者单位:457001河南濮阳中原油田第15医院  

  (编辑日 强)

作者: 赵庆岭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