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2期论著

慢性胃炎患者SOD、MDA检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初探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故本课题在前期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采用SOD、MDA指标检测,进行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医证研究的深入开展。1主要试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丙二醛(MDA)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化有限公司生产。1辨证标准参考......

点击显示 收起

  证是中医学术思想特有的概念,是中医学认知疾病演变规律的核心。辨证是中医遣方用药的前提,是中医获取临床疗效的基础。因此证的研究已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问题。故本课题在前期严格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证候分布规律和证候诊断标准的基础上,采用SOD、MDA指标检测,进行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为中医证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手段,推动中医证研究的深入开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盒,丙二醛(MDA)试剂盒,均由南京建成生化有限公司生产。

     1.1.2 主要仪器 756MC紫外线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上海精密化工仪器厂生产;TGL-16型高速离心机由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HH.W21电热恒温水温箱由上海跃进仪器厂生产。

  1.2 方法

     1.2.1 诊断和辨证标准

     1.2.1.1 辨证标准 参考198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辨证分型标准和本课题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  ,分为脾胃湿热、湿浊中阻、脾胃气虚、肝气郁滞、肝胃郁热、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六型。诊断标准如下:(1)脾胃湿热:口苦、胃脘胀满灼痛、舌红、苔黄腻或白腻。(2)湿浊中阻:胃脘胀满、舌淡或淡红、苔白腻。(3)脾胃气虚: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白或淡红、有齿痕,苔薄、脉细或虚。(4)肝气郁滞:嗳气、胁胀胁痛、脉弦、舌淡红、苔薄。(5)肝胃郁热:舌红、苔黄、口干、口苦、喜冷饮、泛酸嘈杂、胃脘胁肋胀满疼痛。(6)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神疲乏力、便稀、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手足不温、舌淡。

     1.2.1.2 西医诊断标准 (1)纳入标准: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意见 [2]  ,通过临床、胃镜及病理组织学结果诊断筛选慢性胃炎患者。(2)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②排除同时患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

     1.2.2 分组 采集湿证组50例(含脾胃湿热27例、湿浊中阻12例、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11例)、非湿证组29例(含脾胃气虚11例、肝郁气滞9例、肝胃郁热9例),正常人15例,做血清SOD、MDA检测,各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3 检测方法

     1.2.3.1 取材 患者晨起空腹,普管抽取静脉血液6ml,3000r/min离心1次,10min,取上清液。

     1.2.3.2 检测方法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MDA含量。

     1.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ˉx±s)表示,用SPSS11.5软件统计,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等。

     2 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SOD含量比较,基本趋势为:脾胃湿热组<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组<非湿证组<正常组。其中脾胃湿热组含量最低(P<0.01),正常组含量最高(P<0.01),其余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慢性胃炎各组血清平均SOD 含量比较 (略)
     
  MDA含量比较,基本趋势为:脾胃湿热组>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组>非湿证组>正常组。其中正常组含量最低(P<0.05),其余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慢性胃炎各组血清平均MDA 含量比较 (略)

     3 讨论

  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组织中的SOD活力降低已被公认。但关于不同证型胃炎患者在血清SOD含量测定的报道甚少。我们知道,自由基是机体正常代谢的必然产物,在生物体内发挥着一定的生理作用,但如果生成过多超过机体的清除能力时,就会成为损害生物机体的毒素,可攻击脂肪酸、蛋白质、核酸,导致组织损伤。SOD是自由基的清除防御系统最重要的标志酶之一,在胃壁细胞内活性很高,可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大小。MDA是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最终产物,故测定MDA水平可反映氧自由基的水平。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在胃肠系统疾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有报道在慢性胃炎黏膜组织中氧自由基水平升高,对胃黏膜的损害可能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发病机制 [3]  。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慢性胃炎湿证组与非湿证组的血清SOD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MDA水平均明显升高,表明慢性胃炎患者体内过氧化脂质损害增强,而抗氧化能力减弱,进—步证明了自由基代谢异常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发现脾胃湿热患者血清的SOD含量明显低于其他证型及正常组,说明湿热内蕴,可破坏血清氧自由基与抗氧自由基酶系统的平衡。其机制可能是一方面水湿内停,遏阻脾气,脾不升清,精微物质不得输布运化,抑制细胞供能,SOD活力减弱。另一方面,热邪熏蒸,导致机体过氧化脂质反应加强,而清除自由基能力相对减弱。

     另外,湿证各组与非湿证组及正常组的比较趋势为SOD含量均较低,而MDA含量均较高,提示湿证与氧自由基代谢系统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可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金明华等提出湿证程度越高,则血浆SOD水平越低,MDA水平越高。湿证可能与氧自由基损伤程度有一定的平行关系 [4]  。有待于进—步深入研究。

     我们还注意到,在湿证的三组中存在脾胃湿热组、湿浊中阻组、湿浊中阻兼脾胃气虚组SOD水平递增,而MDA水平递减的趋势。湿热熏蒸,则机体过氧化脂质反应加强,SOD活力减弱。脾胃气虚型湿证则气虚鼓动运化无力,可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细胞耗氧,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而湿浊中阻正处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提示我们氧自由基代谢系统的功能不仅与湿证相关,也与湿证兼见的热象、虚象等有关。因此,血清SOD、MDA水平在湿证的发生、发展和临床判别上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忆勤,孟红,郎庆波,等.慢性胃炎中医湿证流行病学调查及客观检测.中医杂志,2003,(6):24.

     2 刘文忠.全国慢性胃炎研讨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9):201.

     3 魏国娈,刘新生,邵祖燕,等.五丹胃福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自由基水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6):352.

     4 金明华,秦鉴,丘瑞香.健脾化湿法对脾胃湿证患者血浆SOD/MDA的影响.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1):9.

  作者单位:1 200233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科
  
       2 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证实验室 

    (收稿日期:2004-09-13) (编辑田 雨)

作者: 赵立宇褚惠民李福凤 杨涛徐贵华燕海霞姚笛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