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中医中药

黄芪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自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采用黄芪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静滴治疗脑梗死患者4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简称灯盏花组)。联合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灯盏花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

点击显示 收起

  自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院采用黄芪和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静滴治疗脑梗死患者41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均为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平均年龄55~77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1] 。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用药组(简称联合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组(简称灯盏花组)。联合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平均年龄(68.81±5.37)岁;灯盏花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7.90±6.87)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积分评定 [1] ,联合组为(26.41±6.48)分,灯盏花组为(27.00±5.63)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联合组每天给予黄芪注射液(由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生产,1ml注射液相当于黄芪2g)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另外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黑龙江省生产)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灯盏花组每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两组用药均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间隔2~3天,再给予下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72例患者均完成规定疗程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神经功能积分评定 在3个疗程用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疗效指数≥81%;显著进步:疗效指数56%~80%;进步:疗效指数36%~55%;稍进步:疗效指数11%~35%;无变化:疗效指数0~11%;恶化(包括死亡):疗效指数为负值。
   
  2.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注:无变化与恶化为疗效差,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增加,变性降低,使血黏度增加,血流缓慢,加上血管壁的病变,从而在颅内或颅外动脉中形成血栓,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受损,因此,活血化瘀法在脑梗死疾病治疗中是重要的治疗原则。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多于休息、安静状态下起病,为“瘀血阻于脑络”,究其根本原因乃“气虚”所为。中医气血学说理论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血瘀,气行则血行。反之,脉络瘀阻又通过影响脏腑功能而加重气虚,导致气滞。因此,我们认为对该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阻外,另当补气行滞,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生新。灯盏花为灯盏细辛提取的灯盏乙素和少量灯盏甲素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灯盏甲素、灯盏乙素。其注射液可扩张微细血管,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红细胞聚集,抗脑缺血,清除氧自由基,防止组织再灌注损伤及抗缺氧,能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 。黄芪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对抗自由基,增强红细胞变形力,改善血液流变性等。黄芪为补气之要药,灯盏花素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瘀药可使“气行则血行”,增强活血化瘀之力。
   
  经临床使用观察证明,该疗法简便,疗效肯定,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 陈康宁,董为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11):684-685.
    
  (编辑建 光)

  作者单位:322118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集团医院

作者: 沈立燕 黄旭军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