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3期中医中药

自拟久泻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16例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并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表现。笔者采用自拟久泻散治疗本病116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116例,男52例,女64例。2......

点击显示 收起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并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表现。笔者采用自拟久泻散治疗本病116例,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5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16例,男52例,女64例;年龄10~62岁,平均(40±1)岁;病程1~21年,平均(5.2±2.4)年。对照组45例,男22例,女23例;年龄11~65岁,平均(40±2)岁;病程1~20年,平均(4.8±3.2)年。两组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性别、年龄及病程等统计学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3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肠易激综合征学术会议推荐的《1999年国际IBS罗马Ⅱ诊断标准》 [1] 拟定。(1)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2)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水样便);粪便排出过程异常。(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3次以上粪常规及培养阴性、结肠镜或X线钡灌肠无肠黏膜及组织学阳性发现,血、尿常规及甲状腺功能正常)。

    1.3 排除标准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或泄泻清稀、恶寒发热;或大便臭秽、嗳腐吞酸。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自拟久泻散。处方:西党参(去芦,米炒)、淮山药(麦麸炒)、白莲子(去心)、薏苡仁(麦麸炒)各等分,清除杂质,以80℃的温度进行干燥,共研细末,塑料保鲜袋进行密封包装,每袋30g,防潮贮存,保质期3个月,每天1次,每次1包,加水煮沸成糊状,早、晚空服时作为辅助食物服用,2个月为一疗程。

    1.4.2 对照组 以常规治疗与对症治疗为主。主要采用抗胆碱药解痉止痛或钙离子拮抗剂匹维溴胺50mg,每日3次,内服;腹泻为主者,口服思密达;便秘为主者,口服西沙比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19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议上制定的有关疗效标准拟定 [2]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每天大便1~2次,成形,无黏液,稳定半年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大便基本正常,或次数比治疗前明显减少,或偶有黏液,或便秘减轻;无效:症状或大便次数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4%,明显优于对照组55.6%(P<0.05)。

    表1 两组治疗结果及疗效比较 例(略)注:两组比较, * P<0.05

    2.3 复发情况 治疗组116例中,复发20例,占17.25%;对照组45例中,复发25例,占55.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因反复腹痛、腹泻5年余,大便日行2~5次不等;泻后腹痛减轻,每因精神刺激、工作紧张或生活规律失常即可发生腹痛、腹泻,甚则便稀如水,完谷不化,每进食肥甘生冷或不洁之物则滑泻不止,便随矢气而出,肠鸣、腹痛如绞,形体日瘦,面色萎黄,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舌苔白润,脉沉而细。虽经多方求治,均效果不显,时愈时作,迁延反复,历时5年,多次大便常规检查,仅发现少许脂肪球、白细胞及未消化食物;肠镜检查亦未发现溃疡、糜烂等器质性病变;B超、血液生化检查排除肝、胆、胰等疾病;西医诊断:IBS;中医诊断:久泻(脾虚湿盛)。服久泻散2个月,食旺泻止,排便如常,神健体丰,至今2年,尚未复发。

    4 讨论

    IBS属于中医“久泻”范畴,其病因病机是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导致清浊不分,以致久泻,泄泻日久,水谷精微无以吸收利用,四肢肌肉皆无气以生,故神疲体瘦,从临床证候分析,该病便秘非热结,多为气虚推动无力;腹泻非虚寒,乃为脾气亏虚,运化失职;腹痛并非血瘀,乃是脾虚气滞,升降失调。现代医学认为:IBS是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组消化不良症候群,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健脾益气方药对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免疫调节等。泄泻的病位虽然在肠,但病变的关键在脾,其他脏腑只有影响了脾的运化,才能使大肠无以传导变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苟脾强无湿,四者均不得而干之,何自成泄乎?《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湿盛则濡泻,然久泻不宜分利太过,太过则劫其阴液;且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太甘则能生湿。本方用西党参益气补脾,健运中气,助中洲而泽四隅,以之为君;辅以淮山药入脾止泻,养阴益气,功纯专养乎中焦;配莲子肉平补心脾,甘缓调中,厚肠止泻而为佐;使以薏苡仁甘淡益脾,利膈开胃,导中洲之水湿,小便自利,大便自实。综观全方,药简效宏,甘淡性平,药食兼用,标本兼治,气旺则脾健,脾健则湿去,湿去则运化自如。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肠易激综合征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3,23(7):427-428.

    2 萧树东.胃肠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60.

    (编辑陆 华)

    作者单位:422200湖南省隆回县中医院 

作者: 刘炳焱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