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临床护理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以及DM与抑郁症的相互关系。方法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611例2型DM患者进行评定,其中伴发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具有肥胖、代谢控制不良、慢性并发症增加的特点。结果(1)DM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8。(2)在DM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DM)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以及DM与抑郁症的相互关系。 方法  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611例2型DM患者进行评定,其中伴发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具有肥胖、代谢控制不良、慢性并发症增加的特点。 结果  (1)DM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8.6%;(2)在DM患者中,合并抑郁症者与女性、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体重指数>25kg/m 2 ,糖化血红蛋白>8%,慢性并发症增加密切相关。 结论  针对以上特征,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抑郁症 护理对策
     
  近年来,精神卫生状况对躯体疾病的作用正在引起临床多学科的关注。国外研究表明,严重抑郁症不仅干扰了躯体疾病本身的治疗和预后,而且与心血管疾病、非癌症、非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增加有关 [1] 。我科对611例2型糖尿病(DM)进行抑郁症调查,旨在探讨2型DM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状况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2004年6月间在我科住院的2型DM患者共611例(根据1985年WHO标准诊断),男318例,女293例;年龄(52±7)岁。根据HAMD抑郁量表检查结果分成2型DM伴抑郁症组175例和2型DM无抑郁症组436例。

  1.2 方法
   
  1.2.1 抑郁症的诊断和观念指标 依据CCMD-2-R(1994福建)抑郁症诊断标准。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由专科护士操作,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17分为抑郁症。对DM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体力活动状况、婚姻、糖尿病家族史、疾病分型、病程、治疗方案、预后加以记录。所有患者未用过利血平等与抑郁症有关的药物,亦未接受过抑郁症治疗。
   
  1.2.2 对DM患者的代谢控制状况及并发症进行检测 (1)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微柱法)。(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由眼科医生专人检查,按国内1985年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标准(试行)草案诊断。(3)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尿白蛋白含量,计算其排泄率,≥20μg/min者可确诊。(4)糖尿病神经病变(DNP)的诊断:有糖尿病史;出现感觉、运动或植物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肌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异常。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法。

  2 结果
    
  2.1 2型DM中抑郁症的患病状况 611例2型DM中,患抑郁症者175例,占28.6%,2型DM患抑郁症者男69例,女106例,平均年龄(50.9±6.2)岁,体重指数(26.2±3.8)kg/m 2 。
   
  2.2 DM伴抑郁症组与DM无抑郁症组临床资料比较 DM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多,体重指数高,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中、重度体力活动少,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化血红蛋白高,眼、肾、神经慢性并发症多,多采用胰岛素治疗,与DM无抑郁症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年龄、婚姻、疾病分型、病程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2.3 DM合并抑郁症的多因素分析 因为单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故以DM合并抑郁症事件为因变量,以DM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体力活动状况、婚姻、糖尿病家族史、疾病分型、病程、治疗方案、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与女性、体重指数>25kg/m 2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糖化血红蛋白>8%、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见表2。
    
  表1 2型DM抑郁症组与2型DM非抑郁症组临床资料比较 (略)
    
  注: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 2 检验,与糖尿病非抑郁症组比较, * P<0.05, ** P<0.01
    
  表2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多元回归分析(略)
    
  注:X 1 =女性,X 2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X 3 =体重指数>25kg/m 2 ,X 4 =糖化血红蛋白>8%,X 5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3 讨论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基本特征,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研究发现,综合性医疗机构所存在的抑郁症患者较精神专科更为普遍;但同时存在不能识别、治疗不当等诸多问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糖尿病的相互关系,提高对2型DM合并抑郁症患者的识别和治疗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本组资料显示,在2型DM合并抑郁症者中女性多、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具有肥胖、代谢控制不良、慢性并发症增加的特点。这说明了抑郁症的发生使糖尿病代谢控制不良,加速糖尿病本身的进程,导致慢性并发症增多,致残、病死率增高。
   
  精神因素在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 ,在DM合并抑郁症患者中,中年、文化程度较高者多,这与此年龄阶段患者既要承担事业、家庭两重责任,还要面对患病的事实,极易因长期治疗而过分担心未来,产生抑郁情绪,最后导致病情加重。这成为护理对策的重点,针对以上原因,护士首先应充分了解患者个人及家庭情况特别是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使其认识疾病,重视疾病,但又不惧怕疾病,有很多人感觉需长期治疗是件痛苦的事情,可告之其很多内科疾病均需长期服药、注射,DM与其它疾病相比没有很大区别,消除其患病后的孤独感。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护士应同时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因为患者出院后大部分时间将与家属生活在一起,其家属的支持与关爱可稳定患者情绪,家属的关心可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与爱,同时还可以与家属一起商量解决因患病引起的家庭困难,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抑郁症状,其家属的参于还可在如督促控制饮食及坚持锻炼等方面,从而使患者逐渐摆脱抑郁症状的困扰,积极、正确的对待疾病。及时有效地心理护理可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激素分泌 [3] 。
   
  综上所述,2型DM患者需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得到家属、社会的关心,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这可以减少该发病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Sheline YL,Freedland KE,Carney RM.How safe ar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ns for depression in patient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M J Med,1997,102:54-59.
   
  2 王丽,薛志敏,姚树桥,等.心理应激对2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98.
   
  3 林春秀,杨秀萍,赵笑燕,等.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齐鲁护理杂志,2003,2(9):85.
    
  (编辑夏 露)

  作者单位:430014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作者: 毛志锦 付阿丹 李艳芬 江小凤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