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和少尿期的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程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5期为特征的发热出血性疾病。死亡多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这两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愈率的高低[1]。...

点击显示 收起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汉坦病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程以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恢复5期为特征的发热出血性疾病。死亡多发生在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经多年的临床观察,这两期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愈率的高低[1]。我院从1980~2000年治疗100例重症出血热病人,加强了低血压期、少尿期的护理,显著降低病死率,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早期发现低血压倾向

    HFRS病人,发热期过后,接着进入低血压期。多数病例在未进入低血压休克期前,先有低血压倾向,护理人员能否及时发现并报告给医生,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低血压倾向临床表现有:发热期过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压波动有下降趋势;表情烦躁,精神恍惚,消化道症状及外渗体征加重;静脉穿刺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血抽出困难,易凝。

  2  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按时测量病人的血压,记录病人的出入量等有关变化资料和数据:(1)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消化道症状的轻重、精神、神志变化程度与低血压休克变化程度成正比。(2)测量血压的变化是观察低血压休克期的关键,首要的护理工作内容,也是制定治疗方案的指征依据。一般重症1~2h测试1次血压,危重症10~30min测试1次血压,要在同一上臂上测。收缩压<100mmHg,脉压<26mmHg提示有低血压倾向,收缩压<90mmHg以下,脉压<19mmHg以下,确定为低血压期。(3)低血压输入液体后观察血压变化很重要,是决定输液速度和量的多少。快速输液300~500ml血压回升8mmHg以上,说明低血压是由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导致,提供给医生,尽快补给充足液体量纠正低血压。如快速补给一定液体量后,血压不见回升,说明低血压不是由血容量不足所致,提供给医生,在治疗方案上不能以补液为主。

  3  少尿期的护理

  少尿期是HFRS病发展到极期,难治危重病例,少尿期病变极为复杂多变,做好此期病人的护理,记录好所有数据、体征和症状变化,是指导临床治疗的关键。

  3.1  出入量的记录  准确记录出入量数据,是指导治疗用液体量的精确依据,也能表明病情的逆转。在机体水、电解质不失衡的情况下,准确记录尿量,也是观察肾功能的依据,尿量2h<500ml,说明进入少尿期,24h<500ml为少尿,24h<50ml为无尿。

  3.2  高血容量综合征  由于肾衰少尿,少数病例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有无咳泡沫血痰、呼吸困难等肺水肿体征,浅静脉充盈情况,必要时建议医生测定时静脉压。观察心音、心律变化情况,早期发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体征和症状,提供给医生,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3.3  水电解质失衡的护理  HFRS病人少尿期,环境紊乱,水电解质失衡,是危重病人常见的病理改变,在检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除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外,医生主要靠检验数据判定水电解质失衡变化,在检验条件不具备时,要观察病人神态、精神各方面表现和体征变化,粗略的推断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及时给医生提供各方面资料,能正确及时用药。

  3.4  出血的护理  HFRS出血较为常见,如皮肤黏膜出血、颅内出血、腹腔出血、泌尿道出血。但在少尿期以消化道、胃肠道出血较为常见。少数出血者仅见大便隐血阳性,中等量出血可表现为呕吐咖啡样物和黑便,大出血者可见呕吐鲜血或血块,大便为鲜红或黑红色稀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护理方面应细心观察,如发现病人进行性腹胀,诉说上腹不适或恶心,体检时可以发现进行性贫血,腹部隆起,叩诊为鼓音,肠鸣音减弱,如有此现象应注意观察血压和脉搏,并及时报告医师及早处理。出血原因判断:若出现鼻衄,实验室检查仅见血小板明显减少,应考虑毛细血管损伤、血小板降低和功能受损所致出血。若全身皮肤广泛瘀斑,伴胃肠道出血或泌尿道出血,实验室检查为DIC指标阳性,游离肝素增加和血小板聚集、黏附和释放功能障碍,则应考虑是DIC、肝素类物质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若仅有胃肠道出血,其他实验室检查阴性,仅BUN和 Cr明显增高则应考虑是尿毒症所致的胃肠出血[2]。

  4  讨论

  HFRS从1935年孙吴发现后,到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均是根据各期病人的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也就是对症治疗,各期均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和药物。5期中低血压和少尿期,是此病最难治的复杂期,也是病死率最高期[3]。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掌握高精护理技术,及时发现各期病情演变早期症状、体征,经治医生能及时掌握病情,确定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邵芳.流行性出血热护理观察.黑龙江医药,1988,11(2):142.

  2  罗端德.传染病讲座.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136.

  3  穆胜利,付秀梅.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黑龙江医药,1988,11(2):137.

  作者单位: 247100 安徽池州,池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巨岩琳)

作者: 赵腊梅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