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年第3卷第21期

中西医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思路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类涉及全身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体内正气虚弱,二是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其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和药物的应用与西医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某些方面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因此,用中医邪正关系理论作为指导,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是一条较好的肿瘤治疗途径。所谓......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类涉及全身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体内正气虚弱,二是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其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和药物的应用与西医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某些方面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因此,用中医邪正关系理论作为指导,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是一条较好的肿瘤治疗途径。所谓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是指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机结合,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有效治疗手段,针对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和现代医学祛瘤、抑瘤优势,以提高手术的根治率及放、化疗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不良反应,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使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完全治愈,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延长寿命。本文试从中医邪正辨证关系入手谈谈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思路。

  1  中医关于邪正关系的理论

  中医所谓之“正”即正气,系指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抗病能力以及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阴精、阳气、津、血等);正虚指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防病抗病能力的下降及生命活动物质的亏虚,临床可从脏腑、阴阳、气血等辨而分之。“邪”即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如六淫、疫疠、食积、七情、痰饮、瘀血等,临床常因邪致病,进而因病生邪。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内经》所谓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强调了正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因。《外证医案》曰:“正气虚则成岩”。《活法机要》曰:“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怯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皆指明外因(邪气)通过内因(正虚)而起致癌作用。如果邪气强盛,正不胜邪,即便正气不虚,仍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医碥》曰:“酒客多患噎嗝,饮热酒者尤多”。但邪盛病久均可导致正虚。邪正相争的胜负,不仅决定着疾病的发生,还影响疾病的进退,因而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祛除邪气,扶助正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从而有利于疾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变。或因虚致积,或因积致虚,积证患者往往存在正气不足,所以,对于积证的治疗不能一味攻逐,要祛邪与扶正兼施。《内经》曰:“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金代张元素在《活法机要》中曰:“若随以磨坚破结之药治之,疾虽去而人已衰矣。干漆、卤砂、三棱、大黄、牵牛之类,用时则暂快,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疾愈大,竟何益哉!故治积者,当先养正则积自除……实中有积,大毒之剂治之,尚不可过,况虚而有积者乎?此治积之一端也。邪正盛衰,固宜详审。”因此,运用扶正祛邪法则时,要灵活掌握“邪祛则正安”和“养正积自除”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需仔细地观察和分析邪正双方消长盛衰的情况,并根据邪正在矛盾中的地位,决定扶正、祛邪的主次和先后,而不能偏执于一端,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

  2  祛除病邪(瘤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法则

  肿瘤患者的所有临床表现(实象和虚象)都是由肿瘤(邪气)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正虚)者有利于肿瘤(病邪)的发生发展,而肿瘤的发展又会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邪祛则正安”,中西医都认为,瘤邪亢盛的情况下必须祛除或抑制肿瘤(正虚者兼以扶正),肿瘤负荷减低后,临床表现得以缓解,肿瘤所致的免疫抑制可望得到改善,因此,祛除病邪(瘤灶)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力措施。尽管现代医学的手术、放、化疗等措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较强的祛除或抑制肿瘤作用仍是应首先考虑的。但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各不相同,治疗措施的选择也应因人而异,临床各科之间应共同协作,严格掌握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运用循证医学的客观依据,筛选出最佳的治疗措施,科学安排各种措施的使用顺序或(和)放、化疗的剂量,最大限度地抑制肿瘤和保护机体,改变正邪比势,使受肿瘤抑制的机体免疫功能(正气)得以恢复和加强,从而使瘤邪得法,机体得复,获得最佳的疗效。中药的直接抗癌作用虽不强烈,但具有多靶点、多方式的综合抗癌作用,如李同度等[1]采用中药制剂康莱特对癌症恶病质小鼠进行治疗,与生理盐水荷瘤小鼠相比,康莱特能明显阻止癌症恶病质鼠体重下降,增加摄食量,延长生存期,延缓肿瘤生长,并使部分肿瘤液化、坏死,同时与癌症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水平也明显下降。

  3  扶正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临床观察,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可有三方面:(1)局部治疗不彻底;(2)远处播散;(3)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给肿瘤复发播散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免疫和骨髓功能状况如何,与肿瘤的对比(即中医所说的正邪之间的对比)如何,尤为重要。尽管病灶的控制和消灭可使宿主低下的免疫功能有恢复的可能,但是现代医学抗肿瘤治疗本身即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损伤较大,不可避免地引起机体的损害。不论是手术引起的机械性和生理性改变,或由化疗或放疗产生的细胞水平的改变,皆可降低抵抗力和免疫力。即便在早、中期,当肿瘤被确诊时,约1/2的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恶病质。根据文献[2]调查的500例患者尸检资料,其中22%死因直接归于恶病质,而不是肿瘤本身。人体的免疫与营养相关,免疫过程需要以蛋白质合成为基础,恶病质患者低下的免疫力无以对抗肿瘤。即便在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往往已存在着潜在癌灶、前癌细胞或隐性转移灶,手术难以根治;放化疗亦只能使瘤负荷得到不同程度的遏制,不能完全消除,对于残余癌灶的监督、抑制、消灭,要靠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临床许多患者通过放、化疗治疗后,虽然局灶瘤邪得到明显缓解,但机体的免疫功能亦遭到严重的破坏,严重低下的免疫功能无以遏止残余的瘤灶,使残余瘤邪迅速发展。肿瘤的复发、低下的免疫功能和严重衰竭的机体功能使得患者很快走向衰竭而死亡,因此,不能只重视局部的、短期的疗效而忽视整体的、长期的疗效和生存质量。为此,现代医学提出了生物治疗的概念,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调动宿主的天然防御机制或给予机体某些物质来取得抗肿瘤效应。目前生物治疗技术还不够成熟,疗效不够满意,但这种肿瘤治疗观念的转变与中医通过扶正方法治疗肿瘤的思想不谋而合,而且发现许多扶正中药如人参、黄芪、鹿茸、枸杞子、淫羊藿等具有类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3]。中医扶正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中医理论认为,正邪之间的关系不仅决定肿瘤的发生,而且决定肿瘤的发展和转归,肿瘤的演变实际上就是正邪之间不断斗争的过程。“正虚则邪盛”,机体抗病能力的低下,往往使癌瘤播散扩展更快,而邪愈盛则正愈盛。扶正能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所以扶正是指导肿瘤临床治疗的一条重要法则,它可以与手术、放疗、化疗配合应用,对于不适合放疗、化疗及手术者也可配合抗肿瘤中药应用,而且必须长期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扶正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垂体、肾上腺功能,减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直接抑瘤、抗癌,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阻断癌前病变等作用。

  4  结语

  肿瘤治法,无非一攻一补,或寓补于攻,或寓攻于补,应本着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的原则,详辨邪正之盛衰、主次,攻补兼施,但如何正确恰当地把握祛邪和扶正的辨证关系,临床应按照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方可获得满意疗效,从而使中西医综合治疗肿瘤之法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同度,刘爱国.康莱特抗癌症恶病质实验研究.中国肿瘤临床,1998,25(2):133.

  2  刘鲁明,杨宇飞.肝癌中西医综合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6.

  3  陈泽涛,侯仰韶.循证中医肿瘤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医杂志,2004,45(11):806-808.

  (编辑:江  枫)

  作者单位: 255300 山东淄博,淄博市中医院


 

作者: 许秀兵,周荣美,董建华 2006-8-2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