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7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羌活、防风、薄荷、全蝎、蜈蚣、苍术、白芷、细辛、甘草)。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6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107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口服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茶调散加减(药用川芎、羌活、防风、薄荷、全蝎、蜈蚣、苍术、白芷、细辛、甘草)。结果  治愈率、总有效率在治疗组分别为60.0%、96.4%,对照组分别为40.4%、86.5%。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关键词]  血管神经性头痛;中西医结合;川芎茶调散加减

       笔者自2004年5月~2005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07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例107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8.2岁。对照组52例,男21例,女31例,年龄17~65岁,平均37.9岁。两组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脑血流图为血管紧张度增加或血管弹性减退。头颅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于饭后30 min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5 mg,每日2片;谷维素每次10 mg,每日3次。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处方:川芎、羌活、防风、薄荷各15 g,全蝎5 g,蜈蚣1条,僵蚕、钩藤、苍术、白芷各15 g,细辛、甘草各5 g,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头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头痛消失,偶有复发,且疼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短;无效:头痛无明显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33例,显效20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治愈21例,显著24例,无效7例,治愈率为40.4%,总有效率为86.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头风等病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外感(风、寒、湿、热)或内伤(情志失调、正气亏损、气滞血瘀、痰浊上扰)等因素有关。笔者临证以活血疏风、通络止痛方药治疗。方中薄荷辛凉清热;川芎、全蝎、蜈蚣、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祛风解毒,散寒止痛;苍术除湿健脾;钩藤、僵蚕熄风止痉,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目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对抗血管收缩、保护脑缺氧及抗组胺等作用。谷维素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两药合用能有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作者单位: 121000 辽宁锦州,锦州市凌河区中医院

 (编辑:江  枫)

作者: 张玉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