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6年第4卷第8期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补中益气汤来自于《脾胃论》,它是由黄芪、人参、甘草、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生姜、大枣组成。其中黄芪补气固表为主,人参益气补脾为辅,白术健脾,当归补血和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为引,全方合而共奏补脾胃、益气升阳之效,笔者在临床上灵活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在此仅举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补中益气汤来自于《脾胃论》,它是由黄芪、人参、甘草、升麻、柴胡、白术、当归、陈皮、生姜、大枣组成。其中黄芪补气固表为主,人参益气补脾为辅,白术健脾,当归补血和血,陈皮理气为佐,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为引,全方合而共奏补脾胃、益气升阳之效,笔者在临床上灵活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在此仅举2例,报告如下。

    产后癃闭

    患者,女,26岁。因“娩后3日小便不通”于2000年2月21日初诊。3天前患者在医院产一足月女婴,因产妇本身体质较差,生产时宫缩乏力,体力消耗比较大,产后出血量亦比较大,因此分娩后膀胱麻痹,小便无法排出,当时医院采用热敷、穴位药物封闭等措施,但小便依然不通,所以只得采取保留导尿的方法。患者体质消瘦,面容倦怠,面色苍白,语声低怯,不思饮食,自汗,大便数日未行,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辨证:气虚下陷,血虚津亏。治宜:升举中气,补气养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20g,当归36g,白术6g,陈皮6g,防风10g,升麻3g,柴胡6g,益母草24g,桃仁6g,甘草3g,每日1剂,连服3天,服完2剂后,大小便可以自解。

    体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瘀。此癃闭是由于素体气虚所引起。气虚,推动无力,而致水液停留,形成癃闭。此处,施以补中益气汤借之扶助人体正气,增强气的温煦推动能力,此外加益母草收缩子宫,并兼有利尿作用;加防风与黄芪、白术组成玉屏风散,起固表作用。

    2  面神经麻痹

    患者,男,48岁。患者因“面神经麻痹1周”于2005年6月20日初诊。患者曾在村医疗站服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显。患者形体瘦小,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倦怠少言,左侧面部肌肉平坦呆滞,口鼻歪向健侧,眼睑不能闭拢,流泪不能自控,鼻唇沟平坦。当时采用针灸治疗:取百会、风池、翳风、印堂、攒竹、太阳、下关、颊车透地仓、承浆、外关、双侧合谷、双侧足三里。1周后患者恢复不理想,自觉疲乏无力,头晕眼花,左侧面部麻木,感觉迟钝,舌质淡,苔白,脉细。中医辨证:气虚血滞,筋脉失养,治宜:补气养血,祛瘀通络。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5g,党参20g,当归12g,陈皮6g,白术10g,升麻3g,柴胡6g,防风10g,白附子6g,川芎10g,红花6g,天麻10g,全蝎(另包冲服)2g,每日1剂,连服6剂。并同时配合针灸治疗。2剂以后,患侧面部皮肤敏感性增强,1周后,病告痊愈。

    体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例患者由于本身体质较差,再加上生活条件、营养状况差,所以气虚血虚是显而易见的。补中益气汤在这里起到了益气升阳、推动血行的作用,使瘀得行,滞得通,病得痊愈。

    作者单位: 730100 甘肃兰州,榆中县妇幼保健所

 (编辑:魏  冉)

作者: 丁秀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