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小儿急性骨髓炎手术治疗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急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最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即骨生长最活跃的时期,男多于女。如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可变成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1]。2002~2007年骨科共手术治疗急性骨髓炎20例,采用髓腔轻搔刮、抗生素滴注及负压引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急性骨髓炎是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膜、骨质和骨髓的炎症,最常见于3~15岁的儿童和少年,即骨生长最活跃的时期,男多于女。胫骨和股骨发病率最高(约占60%),其次为肱骨、桡骨及髂骨。如得不到及时正确治疗,可变成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1]。2002~2007年骨科共手术治疗急性骨髓炎20例,采用髓腔轻搔刮、抗生素滴注及负压引流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15岁,平均10.5岁。发生部位:股骨下端11例,胫骨上端8例,肱骨1例。患儿症状:持续发热,肢体水肿、疼痛,患肢不愿活动,拒按压。本组20例中,他科治疗后无效或发现患肢水肿,经会诊后转入骨科6例。4例有轻微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  加强全身营养,高热时降温、补液、纠正酸中毒。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易消化蛋白和维生素饮食。同时及早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患肢制动。手术方法:全麻下,于肢体水肿最明显部位作切口达骨膜。有骨膜下脓肿者,吸尽脓液,清除坏死组织,取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骨膜局部多掀起,稍剥离,在骨皮质上钻孔开窗约1.5 cm×3 cm大小,吸尽脓液,取一小刮匙伸入髓腔,刮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清除病灶,见有基本正常的血液流出时止。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在髓腔内置粗细硅胶管2根,细管为滴注管,粗管为引流管,旁边再置1根粗管为引流管,皮肤戳孔引出。紧密缝合切口,用加入敏感抗生素生理盐水冲洗。24 h持续滴注,液体量约1500~2000 ml,持续2周左右。术后前3天冲洗量稍多,防止引流管堵塞,先拔滴注管,继续引流2天后拔除引流管。术后患肢应用单侧石膏托外固定,配合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及支持治疗。

    1.3  结果  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4年,除2例转为慢性骨髓炎外,其余均痊愈,生长发育正常。

    2  讨论

    2.1  急性骨髓炎的诊断强调早期诊断  如能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病情将很快改善。患儿有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肢体剧烈疼痛和搏动性疼痛,惧怕移动患肢。局部皮温高、有压痛要怀疑急性骨髓炎。局部分层穿刺有确诊价值。早期血液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可伴有贫血及血沉增快。早期,时刻牢记X线没有骨的变化,2周后可有X线改变,有诊断意义。超声4天左右可显示骨膜抬高及少量积液。10天后可显示骨质破坏,可作为小儿急性骨髓炎的首选方法。CT表现:7天左右出现股密度不均,10天左右显示骨膜反应[2]。MRI对骨和软组织的炎症高度敏感,超过X线平片、CT和核素,骨感染时,正常骨髓被炎症细胞取代浸润。细菌繁殖引起炎症反应,继而发生骨髓梗死。急性骨感染时病变边界不清楚,而慢性骨髓感染时,病变边界清楚,软组织较急性感染受累范围小[3],应广泛应用。

    2.2  搔刮骨髓腔  术中用小刮匙轻搔刮,防止动作粗暴,挤压髓腔,以免感染扩散。以往文献均强调不搔刮髓腔以免感染扩散。但由于髓腔内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清除,病灶及细菌存于髓腔内,虽大量抗生素也不能完全消灭细菌,故有的形成慢性骨髓炎。而髓腔轻搔刮,可最大限度地清除坏死组织及细菌,可以阻止炎性病灶的迁延扩散。于顺礼报道19例采用髓腔轻搔刮,持续闭式冲洗负压引流全部一期愈合,功能恢复满意[4]。

    2.3  急性骨髓炎术后持续灌洗关键在于引流通畅。手术后早期可冲洗出大量坏死组织、血凝块及其他絮状物,易堵塞引流管,导致液体外漏,影响冲洗效果及伤口愈合。如何保证引流通畅关键是要做到术中病灶清除彻底,止血彻底。引流管选用硅胶管不易挤压变形,侧孔可适当剪大,负压不要太大。早期笔者只用1根引流管,1例出现引流管堵塞。患儿症状不缓解,行再次手术调整引流管,并在骨窗周围再放1根粗硅胶管引流。术后引流通畅。第二次手术增加患儿痛苦及伤口感染机会。以后手术笔者均放置2根引流管,引流效果较好,当1根引流管堵塞时,另1根还可继续引流。笔者认为:双引流管临床效果肯定。术后冲洗一定要彻底,术后早期冲洗量必须足够大,以防血块和分泌物堵塞引流管,每天记录冲洗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后期引流速度减慢,表明病灶已被新生肉芽组织填充,冲洗时间2周直至引流液完全清亮,患儿症状好转,肢体水肿消退才停止冲洗,拔滴注管,继续引流1~2天,拔除引流管。谭成沛等报道采用闭合滴注负压引流治疗小儿急性骨髓炎8例取得好疗效[5]。骨科采用此方法治疗急性骨髓炎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237-1249.

2 高岩,翁磊,袁珍,等.小儿急性骨髓炎超声诊断和X-线、CT对照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709-710.

3 高元桂,蔡幼铨,蔡祖龙.磁共振成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85.

4 于顺礼.急性骨髓炎手术方法探讨.中国医学研究杂志,2005,5(4):339-340.

5 谭成沛,李照林,熊必勇.闭合滴注负压引流治疗小儿急性骨髓炎.郧阳医学院报,2005,24(2):95.


作者单位:409100 重庆,石柱县医院骨科(△放射科)

作者: 吴强,江宾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