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7年第5卷第3期

外治法治疗慢性腹泻102例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摘要:慢性腹泻属中医的泄泻范畴,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用中、西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目前,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脐疗是中医常用而又重要的经穴外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慢性腹泻102例,效果满意。...

点击显示 收起


    慢性腹泻属中医的“泄泻”范畴,主要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临床上此类患者多见于吸收不良综合征,炎症性肠病。用中、西医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目前,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脐疗是中医常用而又重要的经穴外治疗方法。1995年1月~2004年5月,笔者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慢性腹泻10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稀薄、次数增多、腹痛、肠鸣,部分患者大便夹有黏液和便后腹痛缓解。年龄18~65岁,男90例,女12例。属吸收不良综合征51例,肠易激综合征30例,炎症性肠病21例。病程在1年之内30例,病程在2年之内28例,病程在3年之内24例,病程在3年以上20例。中医辨证分型肝脾不和型57例,脾气虚弱型33例,脾肾阳虚型12例。

    1.2  方法  药物组成及应用取丁香粉、肉桂粉,按1:1比例混合备用,每次取3 g,用食醋调匀敷脐(神阙穴),用纱布盖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以大便成形或每日1次,腹痛及肠鸣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X线钡剂灌肠常表现好转或正常。有效:大便每日1次,便后腹痛缓解,黏液和肠鸣消失,大便常规正常,大便培养阴性。无效:经治疗两、三个疗程后腹痛、肠鸣无改善,大便次数仍增多,稀薄或有黏液。大便培养无改变。X线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查同治疗前无异常。

    2.2  治疗结果  吸收不良综合征51例中显效36例,占70%;有效9例,占18%;无效6例,占12%。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中,经治疗后显效12例,占40%;有效9例,占30%;无效9例,占30%。炎症性肠病21例中,经治疗后显效15例,占71%;有效6例,占29%。

    3  讨论

    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体内的疾病必然会反映到体表,因此通过体表相应的部位用外治法来治疗内部脏器的疾病。脐又名神阕穴,主治百病,补虚泻实,主升主降,无所不应。神阕乃经络的总枢,经气的汇海,药物敷脐后,既通过经脉之循行,输布于全身发挥治疗作用。清代外治专家吴尚先又进一步指出:“中焦之病,以敷脐为主”。此外肚脐皮肤浅层黏膜有较强的药物吸收作用。说明了神阙穴在外治法中具有其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治疗腹泻的理论依据。

    现代药理研究:肉桂中含有桂皮油,对胃肠有缓和的刺激作用,能增强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中医学认为肉桂能温中补阳,散寒止痛之功。用于脘腹冷痛,虚寒泄泻。丁香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主治肠炎,痢疾。食醋味酸性温,酸入肝经能下气消食,散瘀止痛。丁香,肉桂粉末用食醋调匀,易于药物透入皮肤,敷于神阙穴,对各类腹泻均有不同程度疗效,且对胃肠道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敷脐法最大优点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和肝脏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胃肠道、肝脏对药物的影响,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

    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海拔3700 m,高寒缺氧,慢性腹泻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此法简单方便,尤其对久病、易反复的患者,患者易于接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860000 西藏林芝,解放军第115中心医院

作者: 胡清华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