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6期

川崎病不典型起病2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不典型起病。儿童我院1994年4月—2003年7月收治不典型起病的川崎病患者26例,现综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因症状不典型,病初误诊为药物疹5例,脑炎2例,支气管炎4例,淋巴结炎2例,肠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肝炎2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川崎病;不典型起病;儿童

  我院1994年4月—2003年7月收治不典型起病的川崎病患者26例,现综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患儿均符合第三届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11例,男女之比为1.36∶1,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平均为2.3岁。

  1.2  起病表现及误诊情况  患儿起病时均有发热,同时伴有皮疹、红斑7例,咳嗽、气喘7例,呕吐2例,腹泻3例,抽搐、精神萎糜2例,结膜充血3例,淋巴结肿大4例。因症状不典型,病初误诊为药物疹5例,脑炎2例,支气管炎4例,淋巴结炎2例,肠炎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肝炎2例。

  1.3  实验室检查  周围血白细胞(10~30)×109/L 18例,余8例正常。血小板>300×109/L 16例,余10例正常,其中9例复查时血小板均>300×109/L。血沉增快19例;另7例早期正常,其中6例复查时升高。三维超声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扩张6例,其中3例入院时已发热>8d。

  1.4  治疗与转归  17例2d内确诊后给予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400mg/(kg·d),1次/d,连用5d,并口服阿司匹林50~80mg/(kg·d),热退后减为3~5mg/(kg·d)。另外9例5d后确诊,由于病初高热不退,在未确诊前就已经应用IVIG并于确诊后加用阿司匹林,剂量、用法同前。6例出现冠脉扩张,另20例在第二周、第四周、第六周及1年时随访均未见冠脉扩张。

  2  讨论

  1)本组病例病初都有发热史,但同时并发其他某一系统的损害,包括皮肤粘膜、心血管、呼吸道、胃肠道、肝脏及神经系统等,往往造成只考虑某一系统疾病的假象,导致误诊或漏诊。以往肝损害报告极少,本组有2例曾诊为病毒性肝炎,共有5例有转氨酶升高。近年来,川崎病造成肝损害报道增多,多数不经特殊处理,可随着川崎病的治疗而恢复[1]。本病临床症状往往出现的时间先后不一,程度不等,某些症状可以自始至终不出现,给诊断带来一定障碍,尤其是指(趾)端膜状脱屑、手足硬性水肿这一特征改变往往在疾病的后期出现,对早期诊断没有太大帮助。

  2)21例患儿未出现冠状动脉扩张,考虑与病程早期应用IVIG有关(9例在确诊之前就已应用IVIG,11例均在发热7d前应用IVIG)。故早期应用IVIG对预防川崎病和发生冠状动脉损害有一定积极作用。IVIG可迅速提高IgG浓度,改善机体免疫状况,使临床表现迅速缓解,还能阻止血小板粘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从而防治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应用IVIG[2]。6例患儿发生冠脉扩张,多因发热时间较长,病情较轻,在下级医院就诊造成漏诊。有一部分患儿在外院就诊时曾应用了激素,激素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形成并促进血小板凝集,不利于血管炎的修复,有促进CAA和血栓的作用。有学者[3]将激素或激素加双嘧达莫疗效与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前者发生冠状动脉瘤远高于后者,故提出禁用激素。

  综上所述,川崎病临床不典型病例易致漏诊、误诊,误诊时间越久,有效治疗越晚,冠脉损害越大,所以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10例患儿早期查血小板均正常,其中9例随病情发展后升高。另有7例早期查血沉正常,后6例血沉升高,在早期查血小板均正常,这也往往造成川崎病的漏诊。故对于某些高热不退、症状不典型的患儿早期应全面检查,如查血小板、血沉、CRP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必要时可多次复查,减少误诊率。

  3  参考文献
 
  [1]  郑代明.川崎病并肝脏损害34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4):289
 
  [2]  李晓玲.川崎病2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2):107
 
  [3]  赖延实,张洁贞,张丽,等.川崎病47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杂志,2002,17(5):470

  255120  山东省淄博市,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作者: 翟振龙 田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