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2卷第5期

古代中医治疗儿科心理疾病医案举隅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通过对蕴藏于古代医案的儿科典型心理疾病治疗的分析和总结,挖掘和丰富中医心理学经验和理论,更好地认识疾病与心理的密切联系,促进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关键词】心理疾病。治疗。古代儿科在漫长的医疗发展过程中,我国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通过对蕴藏于古代医案的儿科典型心理疾病治疗的分析和总结,挖掘和丰富中医心理学经验和理论,更好地认识疾病与心理的密切联系,促进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  心理疾病;治疗;医案;古代儿科

   在漫长的医疗发展过程中,我国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七情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强调以情胜情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提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中医药学这一伟大宝库中,不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防治疾病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且包含着许多珍贵的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儿科方面的典型心理疾病的诊疗记载。总结和研究这些医案资料,对挖掘和丰富中医心理学的经验和理论,促进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  胎教与优生

    早期的中医理论主要来自医学实践中直觉洞察、取象比类、演绎推理,提出理论后在临床检验和运用,例如“心主神明”、“心主思”。所以,个案观察是中医心理学、也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中医认为个体心身发展可以分为胎儿(受精到出生之前)、变蒸(婴幼儿期)、稚阳(儿童期)、成阳(青年期)、盛阳(成年期)、衰阳(老年期)各阶段。从晋唐开始,历代许多医家通过观察,对“胎教”、“变蒸”等个体心身发展,提出了新的认识〔1〕。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内经》的基础上,通过对心身发展分期认真、细致的深入观察,保存并发挥了北齐徐之才提出的逐月养胎法,提倡怀孕后胎教,并在《千金要方·养胎》中提出“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庶事清静”的胎教原则。为了达到优生,孙思邈对母体心身条件的选择、怀孕行房室的环境和时间要求、性交时的心理、生理卫生、夫妻感情的融和等方面都做过较为详细的阐释,以避免先天“癫痴顽愚,瘖痖聋聩”。《医都全录·医术名流列传·程世光》记载:“有胎妇,儿腹啼,皆不能治。乃倾豆于地,令妇俯首拾之,儿啼止。”孕妇宜调节情志,平和心境,使胎儿在一种宁静、舒缓的环境中健康发育。忧愁和悲伤,都属于不良刺激的情绪反应,忧思过度,则会损耗元气,产生幻觉,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心身健康。医案中通过拾豆这种“工娱疗法”,有效地转移了患者的精神及注意力,消除了幻觉,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志转移疗法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2  母乳喂养摄生

    中医学十分重视哺乳期的喂养与精神摄生,以及乳母的情绪、行为对婴儿的影响。《千金要方·初生出腹论》说:“母怒以乳儿,令善惊,发气疝,又令上气癫狂。”《证治准绳·乳令儿病》说:“凡喜怒气乱未定乳儿,则成吐泻腹痛,疳黄有食。”所以,《保婴撮要》说:“小儿初生,须令乳母预慎七情六淫,厚味炙  ,则乳汁清宁,儿不致疾。否则,阴阳偏盛,气血沸腾,乳法败坏,必生诸症。”因此,产后妇人应当注意饮食,调养心神,怡情宁和,消除焦康〔2〕。

    3  情绪与疾病

    《幼幼发挥·急惊风类症》记载:有一小儿半岁,忽然有一天忧伤不乐,昏睡不乳。医者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形色正常,并无染病迹象,也无外感之症状。于是医者推测此儿莫非有所思?思则伤脾,乃昏睡不语也。经询问患儿家人,其父母告知说:“有一个陪伴小儿的儿童,被使往他处,今天已经三日了。自小童去后,患儿便闷闷不乐,不吃乳。”医者急忙令人唤回小童,患儿见到小伙伴,十分高兴,吃乳如常。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脾在志为思,与心主神明有着密切关系。所以,《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也。”病案中小儿因思念过度,气机不畅,郁结于胸,影响了脾胃升清、运化功能,结果导致不思饮食、昏睡不起。经过医者的准确诊断,找到了患儿的致病因素,解除了患儿的思虑,病症自然也就不治而愈了。

    4  环境与健康

    《续名医类案·啼哭》记载:孝廉杨回山有一子,刚周岁,夏天日夜啼哭不止,亟召王起云诊治。王说:“从我则生,否则不可救也。”杨答应。王于是在堂屋用石灰画了一个圈,将患儿放于其中,让乳母离开。患儿啼哭,过了一会儿便睡着了。患儿醒后,王起云只用了一丸香薷饮便治好了病症。有人问王起云:“你是用什么医术呀,怎么这么神奇啊?”王说:“乳母肥胖,天气炎热,小儿哭闹,小儿越哭,乳母搂抱越紧。因为受热太重,所以小儿啼哭不食。我让患儿散去热气,疾病自然痊愈。用石灰画圈,醒后投药,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张介宾《景岳全书·小儿则总论》说:“小儿之病,古人谓之曰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能测,故曰:宁治十男子,莫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莫治一小儿。此甚言小儿之难也。然以余较之,三者之中,则又惟小儿为最易。”所以,对待儿科疾病,关键要仔细观察,准确诊断,特别要注意患儿周围的环境与疾病的关系,排除不良刺激,则可以迅速获得疗效。

    5  精神护理

    小儿的精神、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育儿家密》说:“小儿神气衰弱,忽见非常之物,或见未识之人,或闻鸡鸣犬吠,或见牛马禽兽,嬉戏惊吓,或闻人之呼叫,雷霆铳爆之声,未有不惊者也。皆成客忤惊病之病。”所以提出:“凡小儿嘻笑,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令人装扮欺诈以止其啼哭,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不可不慎。”张子和认为“过爱小儿反害小儿”。他在《儒门事亲》中说:“贫家之子,不得纵其欲,虽不如意而不敢怒,怒少则肝病少;富家之子,得纵其欲,稍不如意则怒,怒多则肝病多。”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能未全,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故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致病,如果受到剧烈的刺激或惊吓,常常会引起疾病,尤其是客忤、惊厥、癫痫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对小儿的爱护,也不能过于溺爱,纵任其性,否则从小娇生惯养,也会逐渐养成一种任性、自私、依赖、傲慢、霸道的性格,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发展〔3〕。

【参考文献】
  〔1〕杨靖宇. 中医心理学[M]. 兰州?押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33-34 .

〔2〕陈利民,陈林庆,李丹琳,等. 医学心理学[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28-35 .

〔3〕胡飞琴,张津平. 心理学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押138 .


作者单位: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兰州市城关区妇幼保健所,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 陈利民,张美兰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