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6期

基于临床教学探讨《中医儿科学》的体例修订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字、图形、图像及多媒体资料的深加工,形成有利于推广并普及的融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及多媒体软件。中医儿科学。体例。修订中医儿科学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字、图形、图像及多媒体资料的深加工,形成有利于推广并普及的融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及多媒体软件。

【关键词】  教学;中医儿科学;体例;修订

中医儿科学教学目的旨在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儿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同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修订传统《中医儿科学》编写体例及教学工作对我们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是对我们多年来具体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对今后发展的规划和展望。同时,我们有责任将知名专家、教授积累的大量临床及教学经验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编写一部图文并茂的新型中医儿科教材。

  1教材体例修订的意义

  (1)文化传承与发扬并举。中医学作为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不仅起着治病救人、防病强身的作用,同时也是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在医学科学中的具体体现。因此,必须强调传承与发扬并举。

  (2)中医为主,中西合璧。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个性化诊治方案;而西医则主张穷追病因、探寻本源的“病本位”的诊疗模式。客观地讲,中医与西医作为当今两大主流医学各有千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时至今日,对待中医与西医更应趋于理性,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借鉴并吸收西医学中精华的东西,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3)医生、患者、教学联动。我们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想把患者作为教与学的桥梁,使患者以一个身带不同疾病的鲜活个体出现在课堂上,从而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疾病,同时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教材修订建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中医儿科学的内容也随之迅速扩展和更新,为此我们在既往教材的基础上修订应重点突现以下特点。

  (1)增加新病种、减少已分化之专科单病种。中医儿科学自秦汉三国初具规模之后,历经晋、唐、宋、元的不断发展与积累,至明代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又以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影响最为深远。而我院著名中医儿科专家齐振华、腾宣光、杨艺农等在继承其精华的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其又不断发扬光大。在保留中医儿科原有大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如感冒、咳嗽、泄泻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儿童心理及环境导致的现代病的篇章,诸如自闭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变应性哮喘等疾病。与此同时,适当减少一些专科化的疾病,如湿疹、皮炎等篇幅内容。

  (2)中西医相互羽翼,重点突出中医特色。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医学,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临床实践,才能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否则只能是有形无神。因此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名老中医经验有机地纳入临床教学当中,本身就是诊疗过程的全程再现,从而利于整体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3)图片纳入、文字说明,做到图文并茂。在既往《中医儿科学》教材编写中,体例大多以文字论述的形式对各个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治与预防等进行讲解与说明,充其量借助于一些示意图而已。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摄像与医学相结合成为了可能,而中医儿科又以望诊为主要特点,有经验的医生往往一接触就能有一个初步印象的诊断。有鉴于此,教材借助现代摄影技术,则能真实反映病变的本来面目,图片形象逼真、色泽鲜明,能给读者一个深刻的感性认识。

  (4)教材配套多媒体,多种模式共存。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课件与教材严重脱节成为普遍现象。一方面教材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教师精心制作课件所付出的劳动价值得不到相应的体现,自然也就缺乏推广的固有动力。本研究旨在试图以我院在多年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素材与经验为主体,结合在全国中医儿科教学中有影响的兄弟教学单位的先进教学成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集声、像、光、电于一体,真实再现中医儿科疾病不同的客观表现,使得神、色、形态等情形一目了然,既便于识别,又利于记忆;既能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缩短临床见习与实习周期。尤为重要的是使得教材与课件相映生辉,从根源上杜绝或减少资源浪费,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临床教学。

  (5)继承和发扬并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思想,借鉴西医学的一些先进技术与手段,使传统疾病的命名、诊断与治疗日趋标准化、国际化。不仅利于广大学生的学习和把握,同时也有利于中医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

  本教材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不同疾病为经,以每一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等为纬,以整体辨证为主、局部辨证为辅,文字与图形、图像相互衬托,集声、光、电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与多媒体软件。整体上力求严谨、准确,力争做到内容新颖、布局紧凑,重点突出。以全国中医本科五、六版教材为依托,参考历代中医儿科经典古籍,理清中医儿科学总体发展脉络,具体展开对各个疾病的阐述。以我院在多年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丰富素材与经验为主体,结合在全国中医儿科界有影响的兄弟教学单位的先进成果,借助现代科学手段,集声、像、光、电于一体,将各个不同的病种以动静两种形式、新旧两种款式加以收集与整理,力争做到一病一图(像)或一病多图(像),并辅以生动的文字说明,切实做到图文并茂。针对每一疾病适当增加一些古今名医医案,以巩固中医基础理论,同时也相应引入一些现代中医新理念,增强对疾病全面客观的认识。通过对文字、图形、图像及多媒体资料的深加工,形成有利于推广并普及的融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及多媒体软件。它是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初步尝试,整个研究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图书与音像相结合、医理与医案相结合、教学与临床相结合、专科与专病相结合、点面相结合。通过本教材的修订必将使中医儿科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也使中医特色得以更好地传承。

作者: 徐旭英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