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10年第6卷第2期

温振英论小儿中医预防保健与辨证论治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温振英根据数10年临床研究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了两者之关系。针对如何增进小儿体质、小儿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泻热药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预防保健。辨证论治1中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预防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温振英根据数10年临床研究体会,重温“中医预防学”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结合儿科疾病的实践阐述了两者之关系。针对如何增进小儿体质、小儿滥用“补养剂”、对脾虚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肠胃疾病的儿童滥用苦寒泻热药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中医学;预防保健;辨证论治

 1 中西医对“预防医学”的两种观点

  “预防医学”是研究人体保健、预防疾病的科学,中西医学都十分重视,但由于两种医学的发展各有不同时代背景,地域差异,所受哲学思想和科学文明的影响也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两种决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对疾病的认识虽然共同认为是机体与致病因素相互斗争消长的过程和结果,但由于西医学引用新科技微观研究致病因素理论比较清楚,在治疗和预防措施上强调消灭致病因素,根据不同的致病原选用不同的抗生素,或手术和物理疗法。中医学受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影响,整体观念强,宏观是其主要分析方法,所以对疾病的预防强调扶正,治疗以辨证论治为法则,其中同样具有扶正防病的预防思想。

  2 中医预防保健的指导思想

  中医学的整体观体现在其认为“人身一整体”,局部组织或一个器官生理功能失调,或受疾病侵害,则整体功能受损,各脏器失去协调关系即会传变。预防要着重整体以扶正为主,治疗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求本”,要“标本兼顾”。所谓“天人合一”是指人的生存靠天地、气候、环境奉养,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均来之于天地外界环境,因此人体生命根本机理在于人体内部阴阳气血平衡,脏腑之间协调。同时要“顺应四时”,即顺随四时气候变化,根据外界环境不同进行保健防病措施。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神乃绝”“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所以祖国医学特别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种“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不仅有“未病先防”,还有“已病防变”的涵义。由此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除辨证候所属,还含有要审机、求因、因人、因地、因时和防疾病传变的预防思想进行辨证用药,辨证饮食,辨证施术和辨证防病等广泛意义。在整体观点的指导下,辨证论治有预防观点,预防保健同样要根据辨证论治。

  3 中医预防保健的具体措施

  3.1 未病先防

  祖国医学认为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先决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以中医预防以养生扶正为主。

  3.1.1 平阴阳、调气血、协脏腑

  温振英认为阴阳的消长在人体内呈动态平衡是生命健康的标志,阴阳气血在人体内每日每时昼夜都有变化。小儿素有“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之说,意指阴阳均未成熟,一方偏盛,另一方则显虚弱。起居、饮食、保健护理需遵从这一法则,不能按成人的方式进行保健。小儿脾常不足,保健饮食要根据年龄、体质选择健脾助运的保健食品和中药,不能单从西医营养学的观点选择保健品。所谓小儿“肾气未充”是未成熟之意,与成人的肾虚不同,防治小儿遗尿症、肾脏疾病慎用温补壮阳药物。小儿藩篱薄弱,肺气不固,容易患外感疾病,所以饮食保健一定要考虑小儿肺、脾、肾三脏的特点。《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得强则生,失强则死。”小儿五脏中有三脏薄弱和不足,五脏之间相生相克,脏腑之间互为表里,所以小儿整体脏腑娇嫩,保健预防要遵从这一特点。近世有用培土生金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健脾益气法防治缺锌症、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的研究。

  3.1.2 小儿饮食保健与辨证施治

  《灵枢·天年篇》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诸病源候论·养小儿候》曰:“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育婴家秘》指出:“乳为血化,美如饧。”说明应根据小儿的年龄、不同的气候时节调节小儿起居、保健、饮食。如梨,性寒味甘,入脾、胃、肺,有养阴清胃、润肺生津止咳的作用。如婴儿体质属于脾气虚,痰湿不化的痰稀、便溏者,应用秋梨膏或梨汁均不相宜。小儿缺钙、佝偻病是常见疾病之一,防治此病除用钙剂、维生素D以外,嘱咐多添加鱼虾等海产品类辅食,海水咸属肾,属阴,小儿佝偻病中医辨证多属脾肾虚,但婴儿临床未出现骨骼畸形时,表现只有脾虚证,这时鱼虾等营养品对脾气虚婴儿佝偻病是不相宜的。温老师应诊过一些4~8月的脾虚佝偻病的患儿,其喂养仅用每日早晚两餐奶粉,白天三餐鱼酱、虾酱、肉酱和米面,尽管服用了大剂量钙和维生素D,但佝偻病症状没有缓解,且导致消化不良性腹泻。

  3.1.3 预防保健要顺应四时

  保健饮食要有季节性。春天阳气升发,多风,不能过食油腻煎炸动火的食品,谨防受风引发过敏性疾病(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夏天暑热湿盛,出汗多,宜食祛暑清热的食品,如绿豆荷叶粥、西瓜、冬瓜、酸梅等食品。秋天气候干燥,葱、姜、蒜、辣椒慎用。冬天寒冷,可用祛寒暖胃食品。小儿脾、肺、肾三脏薄弱,应互相兼顾,必要时进行食物调配则可改变食物性能。如生姜性味辛温辣,能治胃寒呕吐,但刺激性大,脾胃虚弱和年幼者不宜食用,配以红糖、大枣则既可祛寒止呕又能和胃。

  3.2 已病防变

  辨证论治和已病防变都是中医治则的指导思想。《难经》“上工治未病”与未病先防的涵义不尽相同,此处“治未病”,是“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的已病防变之谓。防疾病传变其他脏器,邪气深入恶化,突变甚至死亡或预防合并症、后遗症的发生。这是中医治病整体观念的具体发挥。否则按“中工治已病”的辨证论治方法将会受到因用西药给疾病造成的假象得到错误的辨证,或疾病的恢复期和隐匿型的感染使疾病无证可辨,延误了疾病的防治。

  温老师根据中医整体观念,预防为主的辨证论治观点对待疾病的防治,其实质是着重于扶正祛邪的法则。扶正方法很多,补益气血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营卫,协调脏腑之间、各脏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疏通经络血脉等均堪称扶正范畴。什么时机扶正,如何扶正是辨证论诒的职责。祛邪的方法也很多,汗、吐、下、消、清、利、芳化、和等均可驱邪外出。采取何法,要根据辨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尤其小儿素体肺、脾、肾不足和未充,万不可见病不见人,为治病而投鼠不忌器,攻其一点不

 

作者: 郑 军,李 敏,丁丹丹 2011-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