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临床医学

内荷包缝扎疝囊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84例临床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自1997年以来,我科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内荷包缝扎疝囊颈代替疝囊高位剥离结扎,治疗斜疝84例,未发现一例复发,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发热等情况比疝囊高位剥离明显减少。我们认为内荷包缝扎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一般资料本组腹股沟斜疝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997年以来,我科对小儿腹股沟斜疝采用内荷包缝扎疝囊颈代替疝囊高位剥离结扎,治疗斜疝84例,未发现一例复发,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发热等情况比疝囊高位剥离明显减少。我们认为内荷包缝扎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在临床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腹股沟斜疝患者17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1.8岁。其中嵌顿疝26例,对照组92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2.1岁。其中嵌顿疝19例。两组在年龄、病情、麻醉方法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切口与一般腹股沟疝手术相同。在处理疝囊时不必将疝囊外组织剥离至颈部,而在颈部直接用7号丝线在浆膜下作一荷包束紧结扎,注意做荷包时进针深度要适宜,过深易损伤精索血管,过浅易撕裂浆膜,其它步骤相同。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术中出血、术后阴囊水肿、术后发热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χ 2 及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术中出血2~5ml,平均3.5ml;对照组4~10ml,平均6.3ml。治疗组阴囊水肿30例,占35.7%,其中嵌顿疝26例;对照组83例,占90.2%,其中嵌顿疝19例。治疗组术后发热32例,占38%,对照组65例,占70.6%。两组术中出血、术中阴囊水肿、术后发热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
    
  3 讨论
    
  该手术方法因为避免了疝囊外组织高位剥离,它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出血,剥离面减少,精索上的血管不会因剥离时撕断,有效地减少了出血。(2)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时剥离疝囊是件费时的事,尤其对于嵌顿疝,疝囊充血水肿时,强行剥离不但易撕裂,且易出血,难以剥离完整的疝囊,又费时,增加手术风险。(3)减少术后阴囊水肿及发热,因避免了剥离疝囊,减少了创面,没有撕裂精索上回流静脉,因此术后阴囊水肿及发热明显减少。(4)减少并发症,因避免了剥离疝囊,因此无结扎输精管及精索之虞。
   
  腹股沟斜疝是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基层卫生院,每年都有上百例手术患者,虽然有人认为小儿斜疝是个“小手术”,但如何去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仍是摆在我们基层卫生院外科医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期待我们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去减轻病人痛苦、降低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乃当务之急。

  作者单位:341416江西省南康市横市中心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4-08-19)

作者: 邓震 邓国军 吴媛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