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年第5卷第10期

加强基层糖尿病防治而后良好控制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1989年WHO通过关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决议,”而后糖尿病(DM)的防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已将DM研究列入国家计划,并于1996年成立了DM专家咨询委员会,表明防治DM已成为政府行为。中国DM防治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防治策略。这一切对我国DM预防和治疗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1989年WHO通过关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决议,”而后糖尿病(DM)的防治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已将DM研究列入国家计划,并于1996年成立了DM专家咨询委员会,表明防治DM已成为政府行为。中国DM防治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防治策略。这一切对我国DM预防和治疗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区如能切实执行防治指南,完全可以有效、全面地控制DM。然而,事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我国相当多的DM患者病情控制并未达标,这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环节是:医、患沟通和共识欠缺。虽然,我国在DM防治事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力度不够。为了避免上述医患脱节现象,使广大糖尿病患者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对患者进行长期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对患者进行长期教育,管理是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成立糖尿病防治网。由中央卫生部统管,三级医院为龙头向下辐射至区县医院、卫生院、社区,层层负责,形成金字塔管理模式。其次,各级防治网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管理监控病人。每人设立一个数据库,掌握疾病进展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三,各级防治网成立宣教中心,设立咨询电话。指派专职医生安排和落实随访工作。以上是宏观上的管理,达到一网多防,群防群治。提高我国防治网络的作用和水平。

  2  抓基层防治工作,做到“三早”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DM患者已达4千万。面对我国DM流行的严峻现状,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要想降低DM的发病率,做到三早“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抓基层防治工作是关键。目前,我国DM防治工作的发展及卫生资源的调配存在不平衡,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处于启蒙阶段。使这些地区成为我国DM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地区正是DM流行的潜在地区。基层医院人员素质较高,据调查医护人员大专学历以上达90%以上。基层医院在防治工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院的卫生资源的调配及DM防治工作的力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DM的防治工作

  当DM患者初次就诊后,就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其进行初级宣传、教育。教育的初级内容包括:(1)相信通过长期、规范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DM。(2)简单了解DM的病因、发病机制。(3)医、患联合制定初步治疗方案,并预约就诊。(4)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或急诊。(5)了解心理因素在DM治疗中的作用,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术。

  4  初步教育后应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

  定期强化有关DM规范治疗的内容,重点是落实疾病控制措施,定期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其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包括:(1)鼓励医、患建立伙伴关系,并认识到DM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2)教会患者根据症状和监测结果准确评价病情和疗效。(3)制定长期管理的用药计划,并且教会患者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4)建立长期、定期随访和评估制度。(5)尽可能取得DM患者的家属以及朋友等的支持。(6)DM教育要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尤其是与多种医疗实践结合在一起。(7)教育要注意个体化,并且遵照循序渐进原则,多次强化,逐渐深入。(8)成立DM患者协会,发展新会员。形成DM专病门诊、宣教中心、DM患者协会三位一体的科学防控系统。(9)将医生教育纳入DM教育计划内,不断提高内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对DM的认知水平,及时更新知识,吸引更多的医生参与此项工作。

  经过对DM患者长期教育,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DM患者对防治措施有良好依从性;尽可能控制达标,以延缓和减轻并发症的发展和恶化,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在此基础上,兼顾糖调节受损患者的宣教、管理工作。定期举办学习班、联谊会,每年在世界糖尿病日举办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总之,在DM防治工作中教育是保证与核心,没有DM教育就不会有成功的防治。当然,基层医院的DM防治工作,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102400 北京,北京房山区第一医院内科

  (编辑:文  静)

作者: 谢秀英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