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5期

牙源性黏液瘤1例报告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X线检查:瓦氏位见右侧上颌窦明显呈囊状膨大,边缘清楚,上部边缘呈分叶状,无明显硬化现象,其内可见树枝状骨间隔,且有异位牙齿。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呈环状,窦腔变小(见图1)。CT检查:示右侧上颌骨膨胀、破坏,以牙槽骨为著,呈分房状改变,边缘毛糙、不规整,部分皮质中断、消失,病变向前外方膨突并形成软组织块......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14岁,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逐渐隆起,呈一指尖大小包块,无疼痛,无高热、寒战。局部压痛,右侧鼻腔通气逐渐变差,无流脓涕、头疼,无鼻出血。曾在当地医院检查后以“副鼻窦炎”口服中药制剂治疗后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X线检查:瓦氏位见右侧上颌窦明显呈囊状膨大,边缘清楚,上部边缘呈分叶状,无明显硬化现象,其内可见树枝状骨间隔,且有异位牙齿。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呈环状,窦腔变小(见图1)。

  CT检查:示右侧上颌骨膨胀、破坏,以牙槽骨为著,呈分房状改变,边缘毛糙、不规整,部分皮质中断、消失,病变向前外方膨突并形成软组织块,软组织块边缘清楚并有钙化现象;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20~33Hu,并见骨性间隔,呈不规则状,异位牙齿位于上部。左侧上颌窦黏膜环状增厚(见图2、3、4)。

  X线及CT诊断:(1)右侧上颌窦骨良性肿瘤;(2)左侧上颌窦黏膜增厚。

  病理检查:不整形组织:4cm×2.5cm×2cm,切面灰白色,胶冻状,质软。瘤组织由疏松星状细胞组成,胞浆突起连接呈网,内有大量黏液,组织内有少量纤维形成和个别的钙化点。病理诊断:牙源性黏液瘤。

  2  讨论

  牙源性黏液瘤(odontogenic myxoma OM)是口腔颌面部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0.04%~0.6%,占所有牙源性肿瘤的3%~8%。迄今为止病因不清。OM常发生于青年,下颌较上颌多见,磨牙及前磨牙为好发部位。在临床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肿块,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逐渐增大,引起颌骨膨胀,导致面部畸形。因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可破坏骨组织向周围软组织生长。本病例具备了这一特点。肿瘤侵犯牙槽时,可使牙齿松动、移位或脱落,本病例可见脱落牙齿。在X线上主要表现为单房或多房的透光阴影,以多房多见。其内有粗细不等、直线或弯曲状骨间隔,分房的形态可呈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边缘不整齐,可有“网球拍样”、日光放射样骨针、“火焰状”等改变。本病须与造釉细胞瘤、牙源性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肉瘤等鉴别。

  关于OM的CT表现少有报道。本病例CT上主要表现为膨胀破坏,边缘毛糙不规整,呈现出浸润性生长的特点,但软组织块有清楚的边缘并有弧形钙化,其内有不规则的骨间隔及异位牙齿。

  OM的最后诊断必须依赖于术中冰冻组织切片和病理学诊断。(本文图片略)

  作者单位:810007 青海西宁,解放军第四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邢京平,吕小林,郭云生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