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治疗54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动脉(A)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子宫肌瘤患者54例,行子宫A栓塞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B超下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宫动脉(A)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肌瘤患者54例,行子宫A栓塞术,观察治疗前后症状、 体征、B超下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结果 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子宫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为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A栓塞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主要症状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贫血等,是育龄期妇女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绝经前切除子宫者即使保留卵巢,也常引起更年期综合征、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的提早出现[1]。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院自2002年起采用子宫动脉(A)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本院就诊,经临床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肌瘤,自愿要求非手术治疗且随访方便的患者共54例,在治疗前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治疗前至少3个月未用过激素类药物,均行诊刮排除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恶性病变,患者年龄25~48岁,平均35.6岁,B超下测定子宫肌瘤大小,肌瘤直径1.6~6.1cm,平均(4.2±1.5)cm。妇科检查:子宫最小约孕6周,最大孕约12周,平均(8.0±1.6)周。主要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1例,痛经、下腹坠胀感19例,不同程度贫血患者38例,无明显症状者6例。

    1.2 治疗方法 于月经来潮干净后3~7天,采用Seldinger’s方法行双侧子宫A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9个月随访。

    1.3 观测指标 (1)临床症状的变化:包括经量、经期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经量以卫生巾吸湿前后的重量差值计算,栓塞术后9个月进行测定);(2)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每次随访均由专人用B超腹部探头检测肌瘤数目及子宫和肌瘤体积的三维径线,即长(a)、宽(b)、厚(c),按体积=1/6πabc计算子宫和子宫肌瘤的体积,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总体积为各子宫肌瘤体积之和。(3)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各测定一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记录相关数据及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的变化 有2例围绝经期妇女在治疗后绝经,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2~9周恢复月经,治疗后月经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且经期缩短。痛经及下腹坠胀感减轻或消失,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2.2 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 患者经治疗后,子宫肌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子宫体积在治疗后分别减小43.45%,而肌瘤体积缩小46.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3 不良反应 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下腹疼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予对症治疗在术后1周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卵巢甾体激素依赖性肿瘤,以往曾经认为雌激素是促使子宫肌瘤生长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孕激素在子宫肌瘤的发病中亦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促进因子。孕激素可增强年轻妇女子宫肌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活动,还可通过降调子宫肌瘤细胞凋亡,而使肌瘤的体积增大[2]。

    子宫A栓塞术是在数字减影下,局麻后行股A穿刺。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A。再以聚乙烯醇或明胶海绵颗粒作为栓塞剂注入。子宫是由子宫A、卵巢及阴道A供血的具有丰富血管网的器官,子宫肌瘤的供血来源于子宫动脉,因此栓塞该A主干及末梢血管,不仅能使肌瘤缺血、萎缩,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保留子宫,维护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子宫存在3套供血A和盆腔内有丰富的侧支循环,栓塞只是对肌瘤产生直接作用,而不会造成子宫壁的缺血坏死。本研究中除3例围绝经期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闭经,其余则在栓塞治疗后1~3个月恢复月经。由此分析,子宫A栓塞术对卵巢功能可能存在潜在影响并与年龄有关,多数学者认为,子宫A栓塞术不影响子宫、卵巢正常生理机能,并有多例患者治疗后怀孕的报道[3]。但少数围绝经期患者,因卵巢内卵泡数目明显减少,卵巢功能减退,卵巢对血运改变和X线照射等刺激特别敏感而出现闭经。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宫A栓塞术为非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子宫切除术相比,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创伤小的优点,且保留了子宫。避免了手术带来的生活和心理的创伤,由于本次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对子宫肌瘤的长期疗效以及对卵巢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尚丽新,张忠福.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233-234.

    2 万小平,孙晓磊. 现代妇产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第九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4.

    3 陈春林,刘萍.妇产科放射介入治疗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70.

    作者单位: 422000 湖南邵阳,邵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编辑:李 木)

作者: 崔妙平, 刘均喜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