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2期

中药抗过敏作用研究的现状与前景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单味和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苦参、蛇床子、大枣及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柴朴汤等数10种中药复方制剂,在中药中寻找具有抗过敏作用或抗敏止痒作用的药物。结果中药抗过敏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使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瘙痒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单味和复方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苦参、蛇床子、大枣及小青龙汤、小柴胡汤、柴朴汤等数10种中药复方制剂,在中药中寻找具有抗过敏作用或抗敏止痒作用的药物。结果 中药抗过敏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显示:使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瘙痒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均有着广阔的前景。结论 中药抗过敏药与西药比较有许多优点,是抗过敏药物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过敏/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治疗作用;中药/治疗作用


    药物过敏反应又叫药物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致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属于B型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中的一种。药物或者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反应或激发致敏淋巴细胞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本质上属于一类免疫反应,是药物在体内与高分子载体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包括速发型和迟发型等四型反应,Ⅰ型为即发型,Ⅱ型为细胞溶解反应,Ⅲ型为免疫复合反应,Ⅳ型为迟发型。该反应仅发生在少数病人身上,和已知药物作用的性质无关,和药物的剂量无线性关系,反应性质各不相同,不易预知,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初次接触时需要诱导期,停止给药反应消失,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容易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综合征、哮喘等。

    1  单味中药抗过敏作用

    1.1  苦参  在治疗过敏性疾病,尤其是治疗皮肤病方面疗效显著。内服具有平喘、止痒作用,实验证明[1]:其有效成分苦参总碱(氧化苦参碱)能抑制环核苷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阻止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煎剂和生物碱对重盐酸组胺喷雾所致的豚鼠哮喘均有明显的平喘作用,作用强度与氨茶碱相似。陈氏用苦参总碱注射治疗湿疹24例,痊愈8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优于普鲁卡因对照组(总效率为64%)。

    1.2  蛇床子  多用于治疗阴痒、皮肤湿疹等证。从蛇床中提取蛇床中香豆素,经药理实验证明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在体外蛇床子香豆素能抗组胺,慢反应物质对豚鼠气管和回肠平滑肌的收缩效应和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1.3  艾叶  本品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艾叶油具有抗过敏、止咳、去痰、平喘作用。艾叶油胶囊治疗过敏性紫癜、哮喘、药疹、皮炎等44例过敏性疾病,其总有效率为77.3%。以直接计数法对7例哮喘病例的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治疗前后计数,治疗前普遍较低,11~33个/mm3,平均值22.1/mm3,治疗后普遍增高,范围为22~10/mm3,平均值50.3/mm3。

    1.4  甘草  本品已成为中医治疗过敏性疾患不可缺少的药物。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甘草甜素具有明显抑制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作用,并能拮抗组胺、乙酰胆碱及慢反应物质对兔离体回肠和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作用,并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强。甘草甜素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活性,具有非特异性的免疫加强作用;对激活补体的两条途径均有阻抑作用。从甘草中提取的另一有效成分Lx对大鼠嗜同种细胞抗体(HTA,相当于人类与过敏反应有关的lgE)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1.5  大枣  有人[2]对中医常用于治疗过敏疾患、支气管哮喘的一些方剂进行了体外试验,发现凡含有大枣的方剂,均有使白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升高的作用,C-AMP能够激活细胞内的分泌机制。如小柴胡汤,均使白细胞内C-AMP值升高,而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方剂中虽有甘草但无大枣,均无使白细胞内C-AMP值升高的作用,而单味大枣提取液,在没有白细胞时,能直接与C-AMP蛋白激酶结合,说明大枣含有C-AMP样活性物质。丁低认为口服大枣后,靶细胞内C-AMP与C-GMP的比值增高,是大枣抗过敏作用的药理机制。

    1.6  芍药  白芍多用于补血、缓冲止痛,赤芍多用于活血化瘀。研究证明:其提取物对鸡红细胞激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赤芍对体液和细胞免疫均有抑制作用。

    1.7  灵芝  其醇沉发酵液对卵蛋白抗血清和破伤风抗血清所致的被动致敏皮肤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灵芝发酵浓缩液及其不同提取部分能抑制主动致敏肺组织释放组胺和抑制慢反应物质释放,因而能抑制过敏反应。

    1.8  丹皮  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及痈肿疮毒及内痈。动物试验证明:从丹皮中提取的有效单体物质丹皮酚具有抗过敏及抗组胺作用。用丹皮酚霜外搽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瘙痒症共102例,痊愈46%,好转38%,无效16%,总有效率为84%。

    1.9  黄芩  黄芩甙和黄芩素对主动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均有明显的换制作用。二者均有抗过敏作用,其抗过敏强度和对组胺皮肤反应的抑制速度黄芩素均大于黄芩甙,其作用机制是由于抑制抗原抗体结合后的过敏介质释放以及松弛平滑肌作用有关。

    1.10  地龙  从广地龙提取的含氮有效成分次黄嘌呤,能对抗组胺及毛果芸香碱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将春静注于豚鼠可提高对组胺的耐受量。

    1.11  虎杖  实验表明:7.5%虎杖煎剂能对抗组织胺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收缩。为该药治疗过敏性疾病找到了依据。

    1.12  桃仁  桃仁的水提出物能抑制小白鼠血清中的皮肤过敏抗体的产生,其乙醇提取物口服能抑制小白鼠含有皮肤过敏性的抗血肖引起的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的色素渗出量,证明桃仁有抗过敏作用。

  2  中药复方制剂抗过敏作用

    2.1  小青龙汤  此方为含八种中药成分的复方,通过用提取物作实验证明,小青龙汤对蛋清和抗蛋清lgE抗体引起的豚鼠被动皮肤过敏症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对组胺、血清素、慢反应物质和乙酰碱引起的炎症反应也均有抑制作用。

    2.2  柴朴汤  柴朴汤由柴胡、苏叶等10种生药组成。通过药理实验表明:柴朴汤对氧化苦所致的小鼠接触性皮肤过敏症(IV型过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体对IV型过敏反应呈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因柴朴汤冲剂治疗疖22例哮喘患儿,疗程为3个月,给药前后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并没有副作用。

    2.3  消风散  此方具有去除湿清热止痒之功,是中医治疗风痒、湿疹的有效方剂。通过药理实验表明,用此方提取物对二硝氯苯引起的小鼠接触性过敏反应性炎症具有抑制作用。丁氏用此方治疗风热型荨麻疹15例,痊愈9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

    2.4  马齿苋合剂  此剂由马齿苋、栀子、黄芩、赤药等12味中药组成。实验证明:此合剂有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拮抗组织胺的作用。治疗荨麻疹24例,总有效率62.48%。

    2.5  大、小柴胡汤  经实验显示此二汤对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及脱颗粒作用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提示柴胡、生姜、大枣、半夏可能有抑制小鼠腹腔肥大细胞中组胺的释放和脱颗粒作用。为二方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谷崎胜朗等用小柴胡汤一年,治疗类固醇依赖型重症难治性哮喘28例,显效4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64.3%,尤其对过量分泌和细支气管闭塞型哮喘的治疗有显著疗效。作用机制是抑制了游离组织胺及增强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

    2.6  麻黄附子细辛汤  日本学者[3]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冲服,进行了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具有抑制特异抗原(海鞘)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嗜碱性细胞分泌的组胺释放的作用,证实机体有消除中性活性氧的效果。3  体会

    中药抗过敏药与西药比较有如下优点:(1)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具有针对病因病机标本兼治的优点:一方面能抗过敏反应,另一方面对免疫系统能起到调节作用,如甘草、黄芩、柴胡等[4]。(2)中药抗过敏多作用于过敏反应的多个环节。如提高细胞内AMP水平,稳定细胞膜,抑制或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中和抗原、抑制IgE的形成等。同时抗敏性中药对生物活性作用也常常是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都起作用。如高氏报告的52种(单味43种,复方9种),其中42种能对抗两种以上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5]。(3)用抗过敏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疗效好,副作用少而轻微,病人易于接受。西医治疗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用抗组胺(H1受体)药,常用的有扑尔敏、苯海拉明、非那根、赛庚啶、酮替芬及多虑平等。用后多有嗜睡,口干、头晕等副作用,病人不乐于接受,且对高空、高速作业者在工作期间不能使用,在长期使用时又易产生耐药性。而使用抗过敏中药治疗,不仅辽效肯定,而且还克服了抗组胺类西药的不足,无上述副作用,疾病治愈后不易复发。中药抗过敏药与西药比较有许多优点,是抗过敏药物研究的方向。可以预见,未来抗过敏药物的研究,将会在中药领域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 周金玉、王筠默.中药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8;167;201.

2 高海谦.中草药的免疫抑制作用.中草药,1985,16(9):35-39.

3 竹内良夫.小青龙汤的抗过敏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10(2):56-57.

4 凌一揆,艾叶.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7.

5 丁英川.中药治疗荨麻症.辽宁中医杂志,1980,8:47.


作者单位:721500 陕西麟游,麟游县药材公司

作者: 王博,强雁鸿,张凤霞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