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12期

人体阴阳学说的生物学背景探讨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纲领,贯穿于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通过比较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和阴阳的特性,进而从中医学生理、病理、药理的角度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得出假说:自主神经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的生物学背景。【关键词】阴阳学说。交感神经。...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纲领,贯穿于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通过比较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和阴阳的特性,进而从中医学生理、病理、药理的角度分析自主神经功能特点,得出假说:自主神经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的生物学背景。

【关键词】  阴阳学说;自主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阴阳是中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是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最早形成于商周时期,其概念首见于《周易》,如《易传·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1]。”又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2]。”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元气所含的两方面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结果,并认为阴阳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所固有的,因此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亦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体现。古代医家吸收了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结合长期积累的解剖、生理知识和疾病的防治经验,将阴阳学说作为一种方法论,用以阐释生命现象的基本矛盾和生理病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成书于战国至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引用阴阳学说来阐释医学中的诸多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正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3]。”这奠定了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形成了中医学的阴阳学说。它指导我们认识人体,分析疾病,遣方用药。总的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兴奋的都属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抑制的都属于阴[4]。阴阳之于人体是无处不在的,几乎所有生理、病理情况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说明。如今,阴阳学说仍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并贯穿于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等各个环节,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纲领。

  1 假说诞生的背景

  那么中医的阴阳学说是否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它是否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背景?如果说阴阳是一棵大树,有成百上千的分支,每一个分支又能继续延伸分展,那么我们能否根据人体阴阳学说的内容与特点,在人体内找到它的主干?自主神经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调节内脏和心血管的运动及腺体的分泌,对于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调控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同阴阳之于人体无处不在。自主神经的这些功能主要通过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来实现。概括地说,交感神经占主导时,机体的表现主要为兴奋的、应急的,副交感神经占主导时,机体主要表现为抑制的、日常的。这样一对矛盾又符合阴阳相互对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这样一个假说--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的生物学背景。

  2 假说的依据

  2.1 假说依据一: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具有阴阳的特征属性

  2.1.1 自主神经具有双重支配的特点 除部分内脏血管、肾上腺髓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竖毛肌之外,人体内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受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5],这恰体现了阴阳相互交感(即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交合,共同产生影响[4]的重要属性。

  2.1.2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于接受双重支配的组织器官的作用,一般都是相互拮抗的[5]。交感神经主要具有应急效应,属阳。例如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胃肠运动减慢[5];副交感主要应对日常生活,属阴。例如副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胃肠运动增加[5]。这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的属性(即指阴阳属性截然相反,他们是对立的存在,并且时刻在制约对方[4]。正是由于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相互拮抗作用于人体,并且此消彼长,才维持了机体的生理平衡状态。这又体现了阴阳消长平衡的属性(是指一事物中阴与阳之间的比例是不断变化的,只要这种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即是平衡)[4]。

  2.1.3 自主神经具有紧张性效应 紧张性效应是指机体在静息状态下,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仍会不断地向效应器官发出低频的神经冲动[6]。实验证明,如切断支配兔耳的交感神经后,耳廓血管就会明显扩张;切断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后,心跳急剧加快[6]。这说明在维持生理状态下,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这又体现了阴阳的一个重要属性: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两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阴、阳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面而单独存在)[4]。

  2.1.4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对立统一 从微观的角度看,虽然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相互拮抗,但是他们对于整个人体却有统一的作用方向。比如,交感神经-肾上腺素系统兴奋时,可加速能量代谢,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骤变;迷走神经-胰岛素系统兴奋时,则加速能量的储存。这对作用看似矛盾,但有实验表明,在应激状态下,除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外,迷走-胰岛素系统也同时兴奋。那是因为,机体在快速消耗能量的同时,需要及时储备,而迷走-胰岛素系统兴奋,加速了机体对能量的储存,为机体大量消耗能量做好了准备[6]。所以交感与副交感神经这两个系统的活动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这也体现了阴阳对立统一的重要属性。阴阳理论的五大内容即相互交感、对立制约、相互依存、消长平衡、对立统一[4]都能在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中得以体现。

  2.2 假说依据二:机体生理状态下的体质变异生理状态下,个人的体质会产生变异,最常见的变异有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即中医所说的素体阴虚、素体阳虚。阴虚体质表现为精神亢奋,两目干涩,口干咽燥,潮热盗汗,大便秘结等[7]。上述表现皆与交感神经偏的生理表现相符。阳虚体质表现为,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畏寒,大便溏薄等[7]。如上所见,是典型的副交感神经偏亢的表现。

  2.3 假说的依据三:疾病的表现 阴阳失衡所致的病理状态,亦能与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相对应。如肝阳上亢时,机体表现为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红少津等临床表现[7],这都能与交感兴奋偏亢的表现相对应。又如脾阳虚证时,机体为一派胃肠运动亢进之象,同时伴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的表现[7],这都能与副交感神经兴奋偏亢的表现相对应。

  2.4 假说的依据四:中药的阴阳属性及临床反应 阳热类中药如附子、鹿茸具有提高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肌收缩速度,导致出汗增加,引起便秘,伤津等作用或副作用[8,9],其作用表现与交感兴奋的作用一致。滋阴类中药,如玉竹、天冬可导致腹泻,有改善口干,治疗盗汗,减慢心率等作用[9,10],其作用具有副交感神经占优势的特征。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温阳药物,如附子,可显著增加在体心脏的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流动力学,但在离体则效果不显著。同时,温阳药物还能增加心率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11]。上述结果提示,温阳药物具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自主神经系统符合阴阳学说的五大特征属性,也就是说自主神经本身就是人体内的一对重要的阴阳表现。不仅如此,阴阳在中医生理、病理、和药理学上最基本最纲要的表现我们都能与自主神经的功能相对应。如果说阴阳在人体是一个大树,有无限的分支,那么我们认为,自主神经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的最主干的生物学背景。

  4 假说的临床意义

  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阴阳学说最重要的生物学背景,这一假设揭示了中医理论中的核心内容——阴阳学说的最主要的生物学背景,揭示了中医中药产生作用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同时提示了植物神经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研究中医理论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姬昌. 全本周易.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40.

  2 范永胜译注,老子. 合肥:黄山书社,2005,100.

  3 王洪图. 内经选读.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3.

  4 吴敦序. 中医基础理论.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18.

  5 李东亮,张朝. 基础神经生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41-244.

  6 姚泰. 人体生理学.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421.

  7 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91,187.

  8 陈长勋,金若敏,贺劲松,等. 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观察附子的强心作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6,(3):12-13.

  9 沈丕安. 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7,167.

  10 刘晓红. 中药玉竹减慢心率的临床观察. 职业与健康,2002,(5):139.

  11 马宗超,唐智松,张海. 谈附子的药理及临床饮用. 时珍国医国药,2004,(11):790.

  

作者: 史庭荣,董耀荣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