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第15卷第1期

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上段外侧弧形切口,游离上胫腓关节,显露胫骨上段,于胫骨平台下2cm处楔形截骨,林克胫骨高位截骨板内固定。其中1例因内科疾病长期卧床而功能欠佳,1例内固定失败改为石膏外固定。[结论]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小腿上段外侧弧形切口,游离上胫腓关节,显露胫骨上段,于胫骨平台下2 cm处楔形截骨,林克胫骨高位截骨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1~4年,平均3.2年。其中1例因内科疾病长期卧床而功能欠佳,1例内固定失败改为石膏外固定。无感染及不愈合,无上胫腓关节不稳。参照窦宝信评分标准,优9例(11膝),良2例(3膝),可1例(1膝),优良率为93.75%。[结论]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术式简单,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需外固定,下床活动早,功能恢复快,效果满意。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胫骨; 截骨

  自2001年5月~2005年8月,采用改良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骨性关节炎13例,(16膝),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16膝)膝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男4例(5膝),女9例(11膝);年龄42~63岁,平均53.5岁,全部合并有膝内翻畸形。术前全组患者的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的股胫角为178°~189°,平均184.6°,膝内翻5°~17°,平均为12°。
   
  1.2  手术方法
   
  采用小腿上段外侧,腓骨小头前侧纵弧形切口,长约5~6 cm。以腓骨小头为中心由外上斜向前下弧形切开髂胫束,肌腱膜,切断上胫腓韧带,分离上胫腓关节囊,游离上胫腓关节。骨膜下显露胫骨上端,先于胫骨平台下0.5 cm处平行于平台平面穿入第1枚克氏针,C型臂透视位置满意。再于平台下1.5 cm处平行于平台(以前根克氏针为参考)穿入第2枚克氏针。根据术前测量好的截骨角度,由所截楔形骨块的基底部下端,斜向第2枚克氏针的对侧穿入第3枚克氏针。用电动骨锯沿2、3枚克氏针之间楔形截骨,内侧骨皮质不完全断裂,伸直膝关节,外展小腿,使截骨面靠拢,然后用林克胫骨高位截骨板内固定(图1、2)。依次缝合上胫腓韧带,髂胫束及肌腱膜,置橡皮引流片,分层关闭切口。术后不用外固定,次日拔除引流片后,膝关节即可主动或被动锻炼。2周拆线后可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1周后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正常行走,12~18个月取内固定。

  图1术前X线片(略)

  图2术后X线片(略)

  2  结果
   
  本组13例(16膝)全部随访1~4年,平均3.2年,优良率为87.5%。根据疼痛的缓解,膝关节活动范围和功能恢复3个方面,参照窦宝信等标准综合评定(表1)。

  表1  本组病例疗效评定标准〔1〕(略)

  术后1年,优10例(12膝),良2例(3膝),可1例(1膝),优良率为93.75%。术后3年,优9例(11膝),良2例(3膝),可1例(1膝),因骨质疏松,内固定失败,4周后取出内固定,更换为石膏外固定,骨折愈合满意,差1例(1膝),因内科疾患长期卧床而功能不佳,优良率为87.5%。本组手术切口约5~6 cm,手术时间46~65 min,平均55 min。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胫骨平台骨折。截骨部位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1例不愈合。
   
  3  讨论
   
  自1961年Jackson和Waugh首次报道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来,胫骨高位截骨已经成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较有效的方法。如何进一步减少创伤,促进功能早期恢复是许多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膝内侧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内翻畸形,目前临床常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方法繁多,大体分两种:(1)传统的Coventry方法:于膝外侧纵形切口,游离小腿上段外侧韧带,显露腓总神经,切除腓骨头,行胫骨高位楔形截骨“门”形钉内固定,术后配合石膏外固定。该手术方法矫正了胫骨关节冠状面的畸形,降低了骨内压及关节囊内压,解除了关节疼痛,从而延缓了骨关节炎的发展。但手术破坏了膝外侧结构的稳定性,组织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需借助外固定,影响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2)改良Coventry方法〔2、3〕:一般在小腿外侧做两处切口,行腓骨上1/3、中1/3、或下1/3截骨,再经胫骨高位截骨、“L”形钢板或者槽形钢板内固定。该手术矫正了患侧的下肢力线,保留了腓骨头的完整,维持了膝关节的稳定。术后不用外固定,患侧膝关节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但两处切口,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感染机会,术后影响患肢的美观。本组采用分离上胫腓韧带及关节囊,游离上胫腓关节的方法。其优点:(1)小切口约5~6 cm,不行腓骨截骨,勿需显露腓总神经,同样能够完成胫骨高位截骨,矫正患肢力线。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2)膝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破坏少,不用游离胫骨外侧韧带,保留了膝外侧结构的完整性,术后上胫腓韧带及关节囊能够完全愈合,不影响上胫腓关节及膝关节的稳定性。(3)术中坚强的内固定,术后无需石膏外固定,下床活动早,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参考文献】
    〔1〕 窦宝信,付旭,王金城,等.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华骨科杂志,1989,9:417419.

  〔2〕 周青,张辉.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长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9):837841.

  〔3〕 林红,龙作林,程飚,等.小切口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9):651652.


作者单位:(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民医院骨科,许昌 4612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郑州市 450052)

作者: 刘新明,李文辉,陈聚伍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