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3期

儿童椎间盘钙化症(附8例报告)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总结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特点和诊断治疗体会。[方法]1998~2003年诊治儿童椎间盘钙化症8例。主要诊断依据X线平片发现椎间盘钙化症。[结果]症状均于四周内缓解,7例椎间盘钙化最快在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总结儿童椎间盘钙化症的特点和诊断治疗体会。[方法]1998~2003年诊治儿童椎间盘钙化症8例。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X线表现。主要诊断依据X线平片发现椎间盘钙化症。分别经局部镇痛、卧床休息、围领保护以及下颌带牵引等方法治疗。[结果]症状均于四周内缓解,7例椎间盘钙化最快在1.5个月时开始吸收,且均在2年内吸收完全。1例随访3年余,虽无症状,但间盘钙化未吸收。[结论]儿童椎间盘钙化症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以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预后良好。

【关键词】  椎间盘 钙化 儿童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由Baron于1924年首先报告,为一种病因不明、病程自限的疾病。与常见的成人退化性间盘钙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虽少见,但也为儿童颈肩不适以及肩背痛的一种重要原因,且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8年3月~2003年11月诊治的该病病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16岁,平均10岁5个月。发病时颈痛或不适5例,并发斜颈1例,1例作肺部检查时与胸椎偶然发现,1例做肌性斜颈术前检查时偶然发现。

    1.2  X线表现  均可见颈、胸椎间盘大小、形态不一的钙化灶,其中C2、3之间2例,C3、4之间1例,C5、6之间2例,C6、7之间1例,C2、3间合并C7T1间1例,T2、3合并T5、6间1例(图1、2)。椎体无破裂,椎间隙正常。

    1.3  治疗  偶然发现的2例中,胸椎间盘钙化者没做任何处理,只是定期复诊。肌性斜颈1例,按既定方法行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颈椎间盘钙化观察随诊。余颈部有症状的6例,2例局部外用药镇痛并平卧休息治疗,1例行围领保护治疗,另3例行下颌带牵引治疗。

    1.4  结果  经1年~5年8个月平均2年9个月随访,发现有症状者其症状在5 d到4周内均缓解。肌性斜颈者行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后,即斜颈消失,在出院2个月时曾有颈部轻度不适,但一周内症状即消失。胸椎间盘钙化者一直没出现症状。间盘钙化最快1.5个月时即开始吸收,并在2年内吸收完全。胸椎间盘钙化一例随访3年4个月,仍未消失,但无任何局部症状出现。

    图1C2、3之间出现间盘钙化灶  图2C2、3和C7T1出现间盘钙化灶

2  讨论

    2.1  病因  椎间盘钙化最常见的是与间盘退化相关。此外间盘钙化还可由以下疾病产生,如:褐黄病、钙焦磷酸盐、二水化合物结晶沉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肢端肥大症、脊髓灰质炎、淀粉样变性和维生素中毒等,还与强直性脊柱炎,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性骨化性肌炎、外科椎体融合术后等相关。本文所论及的是特发的,由于病因未明,人们在探索其病因[1、2]。归结起来有以下可能:①感染:本组有3例,在发病3个月内曾有过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程度不一的感染征象,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等。可由儿童椎间盘解剖特点来解释,即儿童椎间盘血液供应丰富,其致病菌可经过血行播散经间盘相邻的椎体软骨板的穿通支血管进入椎间盘而感染。但本组也有3例无感染病史,且7例病人发病后,均未使用过抗生素而治愈。又无从解释感染是直接的原因。②外伤:  似乎外伤后造成局部血肿进而钙化,这一推断顺理成章,但实际本组病例中只有2例有轻微外伤史,且该2例均为伤后即刻拍片就已发现间盘钙化,使其与外伤相关之说难以成立。③代谢障碍:该学说是推断本病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参与下,使间盘髓核的代谢发生暂时性改变或化学成分的改变,导致钙的异常沉着。虽然找不到直接证据证实该学说,但从本组病例的演变过程分析,作者更支持这一论断。

    2.2  临床表现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6~10岁最多见,颈椎和中段胸椎是主要的受累部位,可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部疼痛以及斜颈等,以颈部疼最常见[3]。依疼痛程度不同可表现为剧痛、隐痛、间歇痛和不适感,多数没有明确节段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异常,即不能由神经根受压来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不清,不同的作者以不同的推测来说明疼痛产生的原因。Sonnobend认为也许是钙化物质的亲水性使椎间盘内压升高所致。而Urso则推测可能是由创伤、炎症或其它未知因素引发临床疼痛症状。虽然理论上存在颈椎间盘前突可能导致吞咽困难,侧、后凸可能出现脊髓压迫症状或神经根受累症状,但在儿童病例中,很少见到。本组8例患儿均无上述压迫表现。目前常用的临床分型是Rechtman分型,①消失型:有急性发作的症状,X线明确的椎间盘钙化,并于数月内消失。②潜伏型:有明确的间盘钙化,以后不久出现症状。③静止型:虽然发现间盘钙化,但始终没有症状出现。本组6例属于消失型,潜伏型和静止型各一例。临床症状在半个月至半年间均消失。

    2.3  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为椎间隙可见钙化影,多数为一个间隙,少数为多个间隙。可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更常见于颈椎,其次为胸椎,几乎不发生于腰椎。钙化影形态不一,可表现为卵圆形、盘状、团块状、碎片状,但无论形态如何,该病变均发生于髓核。椎间隙多数正常、少数变窄,相邻椎体可以变扁或楔形变。脊柱生理弧度可表现失常。一般认为钙化可在数周至数年内消失,胸椎钙化消失较颈椎为慢,无症状的钙化消失较有症状的为慢。症状的消失较钙化的吸收为快,而椎体改变的修复慢于钙化吸收。而儿童特有的软骨板血管能促进钙化的吸收,因此很少残余脊柱畸形。本组8例中,6例为单间隙钙化,另2例为多间隙钙化。颈椎6例,胸椎1例,颈椎合并胸椎1例。由于X线表现明确,均未再行CT及MRI检查。经随访,7例于诊断后,最快1.5个月时开始吸收,并均在2年内完全吸收,另1例胸椎多发病例,随诊3年4个月仍未吸收。

    2.4  治疗与预后  本病为一种自限性疾病,且预后良好。症状经适当处理,经数天至数周均能缓解。而且椎间盘钙化一般也于数周至数年内吸收,很少残余脊柱畸形。即使钙化不完全吸收,也很少引起神经根、脊髓的压迫症状或向前凸引起吞咽困难。治疗可归纳为:(1)对症处理、镇痛配合治疗;(2)围领及支具的应用;(3)下颌带牵引;(4)假如出现上述压迫症状,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总之,本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为主[4、5]。

 

【参考文献】
  [1] Dai LY, Ye H, Qian QR.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J].J Bone Joint Surg(Am),2004,86:1467-1472.

[2] Wong CC, Pereira B, Pho RW. Cervic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a long-term review[J].Spine, 1992,17:139-144.

[3] 郑永宏,范宏斌,王全平.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443.

[4] Bagatur AE, Zorer G, Centel T. Natural history of paediatric intervertebral disc calcification[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01,121:601-603.

[5] 邱勇,孙强,朱锋.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误诊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855-856.


作者单位:天津泰达医院骨科,天津经济开发区第三大街65号 300457

作者: 蔡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