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3A期

闭合复位DHS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DHS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加有限暴露DHS内固定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该法治疗,65例患者均获痊愈或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安全性高,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DHS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对6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加有限暴露DHS内固定进行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该法治疗,65例患者均获痊愈或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该手术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安全性高,适合于高龄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 骨折/股骨粗隆 内固定闭合复位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四肢骨折的3.57% [1] ,其治疗方法多样,有牵引保守治疗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等。而DHS内固定为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公认方法 [2] ,1998~2001年我院采用闭合复位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6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5例,男22例,女43例;年龄71~92岁,平均81.2岁;其中左侧38例,右侧27例;按AO分类 [3] :A1型13例,A2型34例,A3型18例;有内科合并症者41例,包括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术前评估,对内科疾病控制平稳、能耐受麻醉者,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手术在连硬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于骨科手术床上,行手法整复配合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置患肢于外展内旋10°~15°,C型臂X线电透机监控,复位满意后,牵引器维持牵引。取大粗隆下外侧直切口,长约5cm,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充分止血,显露大粗隆下方骨面,在电透下选定导针进针点(约大粗隆下方2.5cm),在骨面中点使导针与股骨干呈135°角,沿股骨颈中心轴线钻入股骨颈,使导针直达股骨头皮质下,测量导针长度减去0.5cm作为置钉长度,使用专用工具钻孔和攻丝后拔出导针拧入拉力镙钉,根据选定的侧方套筒钢板长度,将切口向远端适当延长,作股骨外侧面骨膜下剥离,安装套筒钢板,将钢板置入股骨外侧,首先将钢板远侧钉孔钻孔、攻丝并螺钉固定,再拧入并拧紧套筒加压螺钉,然后再将钢板余孔逐一钻孔并螺钉固定,小粗隆尽量复位,必要时可用拉力镙钉复位并固定。常规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患肢宜适当抬高,穿丁字鞋置外展位。第2天即鼓励患者作患肢肌力锻炼,2周后可下床不负重活动。对原内科疾病继续进行治疗。本组伤后3天内手术者48例,4~7天手术者11例,8天以上手术者6例。平均手术时间62min(45~85min),平均出血230ml(150~430ml),术中均未输血,无手术死亡病例。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痊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行疼痛,能恢复行走、下蹲及劳动者。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髋内翻在25°以内,短缩在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参加一般劳动及自理生活者。未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在25°以上,患肢短缩2cm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

2.2 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8~23个月),痊愈53例,好转12例,未愈0例。

3 讨论

3.1 骨折特点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龄患者也越来越多,且高龄人机体机能衰退,常常伴有各种内科疾病(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距变薄或残缺,不仅降低了股骨距对股骨颈根部的支撑作用,而且使整个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发生巨大变化,使老年人更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 [4] 。而高龄人发生该骨折对患者本身或社会都是严重的负担,虽然对该类骨折的最佳处理方法仍有争议,但临床资料显示动力髋镙钉 (DHS)已逐渐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 [5]

3.2 手术时机选择 由于高龄患者有内科疾病或潜在危险因素的存在,在创伤早期,内科疾病相对稳定,只要能耐受麻醉,即要求及早(3天内)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而对内科疾病严重者,经对症处理,病情一旦得到控制即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6] 。由于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手术本身就有很高风险,因此手术前必须详细向患者及家属交代。

3.3 手术操作要点 规范化操作,能使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早期康复。因此在手术操作中应注意:(1)在C型臂X线导向下复位骨折并固定体位,保证骨折解剖复位。(2)手术只须暴露股骨外侧安装钢板的范围,遵循微创原则,尽量少剥离骨膜,减少组织损伤。(3)C型臂X线导向确定导针的进针点并置拉力钉于股骨头颈中央,钉尖距关节软骨应<10mm;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即正侧位X线片镙钉尖距股骨头顶的距离)<25mm,这样能避免镙钉拔出 [5] 。(4)由于骨质疏松的原因,术中钻孔均用电钻操作并攻丝,避免粗暴操作,力求各个镙钉均有最佳把持力,减少内固定松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世民,党耕町.临床骨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28.

2 沈洪兴.骨创伤的新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243-247.

3 荣国威等译.骨科内固定.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98.

4 倪诚,戴克戎.股骨距对股骨上段应力分布的影响及临床意义.中华外科杂志,1989,27(6):333.

5 李立钧,陈统一.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进展.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3,24(4):222-224.

6 (瑞士)鲁迪,(英)墨菲,王满宜等译.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42.

作者单位:213003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9)

(编辑曲 全)

作者: 吕正祥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