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5A期

雅叫哈顿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建立雅叫哈顿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藤苦参、蔓荆子、羊耳菊。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可作为雅叫哈顿的鉴别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建立雅叫哈顿中主要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藤苦参、蔓荆子、羊耳菊。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方法可作为雅叫哈顿的鉴别方法。

关键词 雅叫哈顿 藤苦参 蔓荆子 羊耳菊 薄层鉴别

雅叫哈顿系傣医经方 [1,2] ,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 [3] ,由小百部、藤苦参、苦冬瓜、箭根薯、羊耳菊、蔓荆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之功。用于感冒发热、喉炎、胸腹胀痛、虚劳心悸、月经不调及产后流血。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除显微鉴别和常规检查外,无其它检测指标,也未见有关文献的报道。为了更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本文对方中的藤苦参、羊耳菊、蔓荆子进行了薄层色谱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实验材料

蔓荆子黄素(批号1554-200101)对照品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藤苦参、蔓荆子、羊耳菊、雅叫哈顿由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提供。薄层用硅胶G由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UV-8三用紫外分析仪(无锡科达仪器厂),所 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藤苦参的鉴别 取本品20片,研细,加乙醇15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藤苦参1g,依上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缺藤苦参的阴性样品20片,依上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冰醋酸(16: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f 1 =0.85,Rf 2 =0.73),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A。

图C 略

图B 略

图A 略

2.2 蔓荆的鉴别 取本品20片,研细,加石油醚(60℃~90℃)40ml,加热回流2h,滤过,弃石油醚液,药渣挥干,加丙酮50ml,加热回流1.5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蔓荆子黄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缺蔓荆的阴性样品20片,依上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甲醇(15: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f 1 =0.46),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B。

2.3 羊耳菊的鉴别 取本品20片,研细,加30ml甲醇,加热回流30min,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羊耳菊1g,依上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取缺羊耳菊的阴性样品20片,依上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阴性对照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2: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视检。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f 1 =0.87,Rf 2 =0.57),阴性对照无干扰,见图C。

3 讨论

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对雅叫哈顿进行了薄层色谱的研究,对进一步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做了一些初步的工作。藤苦参是雅叫哈顿的主药之一,为萝科马莲鞍Strepˉtocaulon griffithii Hook.f.的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未见文献报道。按预实验所含有成分,经过多种提取方法及多个展开剂试验,表明现在采用的提取方法和展开系统较为理想。

在鉴别羊耳菊时,根据文献 [4,5] 含齐墩果酸,经参照齐墩果酸的薄层色谱条件鉴别,结果不理想。于是按照羊耳菊所含黄酮 [6] 成分进行薄层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专属性。

鉴别蔓荆时,按照中国药典的提取方法以碱性硅胶G和硅胶G薄层板进行展开,结果均能获得斑点清晰的色谱图,为了简化操作程序,故选择硅胶G板作为薄层板。

参考文献 

1 林艳芳.康朗仑应用雅叫哈顿散的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31.

2 彭霞,贺明鑫.傣医验方雅叫哈顿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6: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99.

4 SinghaJ.C A,1984,101:35914g.

5 Saxena V k.C A,1985,103:102044e.6 Bhardwaj DK.C A,1983,98:179028p.

作者单位:666100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 

(收稿日期:2004-01-13)

 (编辑 秋实)

作者: 彭霞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