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4期

正常Q波与异常Q波的临床鉴别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据统计,每年约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MI),45万人再梗死,住院病死率过去一般为30%左右,目前降至10%~15%,死亡多在第1周,尤其数小时内。近年来,通过对MI患者广泛做冠脉造影和冠脉旁路手术,引起了对Q波的新见解,穿壁性MI并不是产生异常Q波的唯一因素,心电图上有异常Q波不一定就是MI。基层医院无法进行冠脉造影及冠......

点击显示 收起

  据统计,每年约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MI),45万人再梗死,住院病死率过去一般为30%左右,目前降至10%~15%,死亡多在第1周,尤其数小时内。因此要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根据临床典型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多可明确诊断。近年来,通过对MI患者广泛做冠脉造影和冠脉旁路手术,引起了对Q波的新见解,穿壁性MI并不是产生异常Q波的唯一因素,心电图上有异常Q波不一定就是MI。基层医院无法进行冠脉造影及冠脉旁路手术,而MI早期尤其超急期心电图及心肌酶无明显改变,临床上常出现MI患者延误治疗时间窗而非MI患者误溶的情况,因此,判断Q波正常与否,区别MI与非MI Q波尤为重要。判断Q波是否正常,需根据其振幅、时间、形态决定。正常Q波:时间<0.03s,电压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aVR、aVF、V 1 导联除外),尖锐光滑,没有粗钝切迹。异常Q波:时间≥0.04s,电压大于或等于同导联R波的1/4,Q波含糊或有切迹。在不应有Q波的导联,无论Q波微小到何种程度且有小R波均为不正常。Q波之后的R波有明显切迹或粗钝,ST段抬高,T波倒置等更支持异常Q波的诊断。总之,Q波宽度比深度更为重要。QR型比QS型更具有诊断意义。
    
  1 MI不出现异常Q波的原因
    
  1.1 局灶性MI 其引起的QRS初始向量变化太小,心电图上没有典型Q波,ST段不抬高,以T波倒置、ST段下降为主要表现。
   
  1.2 非Q波型MI 心电图与严重心绞痛、心肌缺血相似,ST段难以辨认,一般无异常Q波或有很小的Q波,梗死部位心肌表面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心肌内梗死既不靠近心外膜也不靠近内膜,心电图上未能反映出来。
   
  1.3 多发性、位置相对、范围相近的MI 由于相反向量相互抵消、中和,心电图显示正常,人称“对侧伤”作用。
   
  1.4 特殊部位MI 如正后壁,较局限的高侧壁常规导联记录反映不出来。
   
  1.5 MI早期(超急期)记录的心电图 典型的坏死型Q波尚未出现,或可出现一个“正常”范围的小Q波,以后才发展为异常Q波。
   
  1.6 再发性MI 在原有陈旧性MI的基础上又发生另一部位的MI,有时无病理性Q波,仅有ST-T改变。

  2 非MI性Q波
    
  2.1 电轴偏移或心脏移位 (1)正常人在肥胖、妊娠或横膈抬高时,心脏呈横位,电轴左偏,产生似下壁MI的Q Ⅱ ,以至Q  aVF 或QS aVF ,但在腹式深吸气后屏气时,Q波可消失或明显变小,无ST-T异常,不伴Q Ⅱ 。(2)瘦长型正常人或肺气肿时,心脏呈垂直伴电轴右偏,aVL可出现类似高侧壁MI的深Q波或QS型,但常伴P波与T波倒置,似aVR图形。(3)肺气肿、肺心病、肺栓塞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右室肥大,使心脏顺钟向转位时,产生似前间壁MI的Q  V1~V3 ,心脏垂直位及重度顺钟向转位时可发生似广泛前壁MI的Q  V1~V5 。然而根据电轴明显右偏,肢导明显肺型P波,aVR呈qR型,心前导联T波正向结合临床可资鉴别。肺栓塞时可出现S  I Q Ⅱ Q Ⅲ ,右心前导联T波都是倒置的,S  I 深,电轴明显右偏,Q波较窄<0.04s,而且很少出现在Ⅲ导联,Q波之后总有R波。

  2.2 心脏激动传导途径异常 (1)左束支传导阻滞或严重左室肥大时,在V 1 、V 2 甚至V 3 出现QS型,并伴有ST段抬高,似前间壁MI,根据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下,T波正向高耸,以及V 4 以左的导联有典型的左室肥大或左束支阻滞图形等可作鉴别。(2)左前分支阻滞时,电轴左偏及右室肥大,V 1 、V 2 出现q波呈qrS型,似前间壁MI,而T V1~V2 常直立。右室肥大时电轴显著右偏,S  V5 增深。(3)预激综合征,若δ波向量左偏<-30°时,Ⅱ、Ⅲ、aVF出现似下壁MI的异常Q波;右偏≥100°时,Ⅰ、aVL出现似侧壁MI的Q波;δ波向量向后时,则V 1 ~V 3 或V 4 出现异常Q波。除预激综合征本身的心电图特征外,其异常Q波所在导联多呈QS型,T波直立可作鉴别。
   
  2.3 出现自限性心电静止的疾病 某些严重疾病使心肌处于代谢紊乱或严重心肌损伤、缺血导致局限性心电静止,可出现暂时Q波,如:急性心肌炎或心肌外伤、心绞痛、急性胰腺炎、肺炎、休克、出血性小肠炎、急性阑尾炎等。此种缺血状态能较快地缓解,异常Q波可迅速消失。
   
  2.4 心肌病 各种心肌病尤其肥厚者,经常可在Ⅰ、Ⅱ、Ⅲ、aVL、aVF、V 5 、V 6 导联产生异常Q波,多呈QR型,R电压较高,R/Q多大于1,T波常直立,即Q-T分离现象,Q波常<0.04s。
   
  2.5 急性脑卒中 某些严重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栓塞可能由于植物神经直接或间接刺激,可出现似前壁或下壁MI的心电图:异常Q波,ST段抬高和冠状T波。当脑血管病好转后,心电图的改变也随之消失。
    
  (编辑含 秋)

  作者单位:155100黑龙江省双鸭山矿业集团铁路运输部医院

作者: 张华 李梅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