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8期

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0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分别服用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片,对3组进行临床观察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熊去氧胆酸组显效率42。以上两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诺贝特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对脂肪肝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10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分别服用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对照组服用非诺贝特片,对3组进行临床观察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结果  熊去氧胆酸组显效率42.5%,总有效率95%;凯西莱组显效率41.2%,总有效率91.2%。以上两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诺贝特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熊去氧胆酸组和凯西莱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是目前治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
    
  关键词  脂肪肝 熊去氧胆酸 凯西莱 非诺贝特 药物治疗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tiopronic on fatty liver
     
  Li Yue,Xu Luo
    
  Hospital of BGP.INC,Kaifeng475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tiopronin on fatty liver.Methods One hundred four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forty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urodeoxycholic acid,thirty four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tiopronin and thirty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ferofibrate.Clinical effects compare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 A,the first effective rate was42.5%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5%,in treatment group B,the first effective rate was41.2%,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91.2%.Those of control group were21.4%and57.1%,respectively.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A was similar to the group B and they were p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 Ursodeoxycholic acid and tiopronin are ideal drug for fatty liver at present.
   
  Key words fatty liver ursodeoxycholic acid tiopronin ferofibrate drug therapy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实验室检查的普及,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脂肪肝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肝细胞的破坏并且已成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重要的前期病变之一 [1] 。笔者2000~2004年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治疗脂肪肝10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均为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住院患者,男70例,女32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入选标准:(1)素食3天,空腹抽血化验血清,总胆固醇(TC)≥5.7mmol/L或甘油三酯(TG)≥1.71mmol/L。(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40u/L,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20u/L,或γ-GT>50u/L。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伴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其他肝胆疾病的患者。(3)B超检查:前场回声增强,光点细而密,后场回声少且微弱,甚至呈现无回声区,后方轮廓不清。
   
  1.2 治疗方法 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要求的病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有40例,给予熊去氧胆酸6~1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治疗组2有32例,给予凯西莱片200m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非诺贝特片200mg,每日3次口服,均以12周为一疗程。以上3组除忌酒和调整饮食外,治疗期间均不加用与本病治疗有关的其他药物和方法。
   
  1.3 观察指标 主要症状的变化,通过B超发现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ALT、AST、γ-GT及血脂血糖的变化。
   
  1.4 疗效评价 (1)显效:观察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其程度由(+++)降至(+),或由(++)降至(-);B超脂肪肝表现消失或下降2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血脂恢复正常或达到以下任一项:TC下降≥20%或TG下降≥30%;肝功能血清酶恢复正常或下降≥50%。(2)有效:观察1个疗程后,1/2以上症状改善,其程度由(+++)降至(++),或由(++)降至(+);B超脂肪肝表现下降1个级别,即由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血脂下降达到以下任一项者:20%>TC下降≥10%,30%>TG下降≥20%;肝功能50%>血清酶下降≥30%。(3)无效:症状无改善,血脂及肝功能血清酶下降达不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统计学SAS软件处理,采用χ 2 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3组治疗脂肪肝的疗效比较及主要症状有效率比较 分别见表1、表2。治疗组1和治疗组2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1和治疗组2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3组脂肪肝的治疗疗效比较(略)

  注:U  c =7.95,P<0.01
    
  表2 3组脂肪肝治疗的主要症状有效率比较(略)
     
  2.2 3组治疗脂肪肝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见表3。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TC、TG治疗后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TC、TG下降幅度治疗组1和治疗组2均大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3 3组脂肪肝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酶变化 见表4。3组间治疗前后血清酶改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2.4 3组脂肪肝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 见表5。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与对照组脂肪肝的影像学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观察熊去氧胆酸和凯西莱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各有1例出现轻微腹胀、腹泻,继续服药不影响治疗,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表3 3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 (略)
    
  表4 3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酶变化 (略)
    
  表5 3组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 (略)
   
  3 讨论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场所,可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及分泌等过程保持动态的生理平衡,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贮积,若贮积量超过肝湿重的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 [2] 。目前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用于防治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药物尚待研究和临床验证。以往认为脂肪肝对肝功能影响很小,无须服用护肝降酶药物,近年来,随着脂肪肝发病率的不断提高,有30%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可增高至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ALT和AST的水平有时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5~10倍且AST/ALT>2,GGT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且被认为是酒精性肝损害的诊断依据之一[3] 。笔者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发现熊去氧胆酸有类似胆固醇树脂消胆胺的作用,可降低血脂,并可稳定肝细胞膜和抑制单核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疗效,而凯西莱是一种新型巯基类药物,在参与系列化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可防治化学物质所致的肝损伤,加速酒精在体内的排泄,防止三酰甘油的堆积,其侧链上的游离巯基(-SH)为人体新陈代谢的保护剂,具有活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作用,还可以加快乙醇和乙醛的降解、排泄。口服后极易在肠道内吸收。以上两种药物均使用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可以认为是治疗脂肪肝较为理想的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4] 。

  参考文献
    
  1 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0-737.
   
  2 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30.
    
  3 钟岚,范建高.熊去氧胆酸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及机制.国外医学·消化系统分册,1999,19(2):91-94.
   
  4 贾博琦,鲁云兰.现代临床使用药物手册.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469-470.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475002河南开封中石油物探局二处医院
   
       266003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通讯作者)

作者: 李悦徐珞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