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3期

外剥内扎加后切扩肛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45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2001~2004年笔者采用外剥内扎术、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及指法扩肛术相结合,治疗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均为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为经保守治疗炎症消退后的环状嵌顿混合痔,其年龄、病程、切除痔核数均与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2001~2004年笔者采用外剥内扎术、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以及指法扩肛术相结合,治疗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4~64岁,均为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总病程6~25年。对照组15例,男9例,女6例,为经保守治疗炎症消退后的环状嵌顿混合痔,其年龄、病程、切除痔核数均与治疗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2h生理盐水灌肠,低位骶管麻醉,侧卧位,常规消毒后铺巾,暴露肛门,肛管消毒。用剪刀沿7点位肛缘皮肤切开,分离内外括约肌,用中弯血管钳由内括约肌向上分离,当钳尖到达齿线上0.3cm时,左手食指抵住钳尖缓慢穿透内括约肌下缘,挑出部分内括约肌予以切断,然后向肛内插入两手食指,向前后左右轻柔扩肛,逐渐加入两手中指,给予充分扩肛后,创面开放。暴露痔核,观察痔核分布情况,给予分段结扎,一般分为4~6段。分段后,用血管钳钳夹需结扎的痔核,并用剪刀沿齿线作纵形剪开,与其他痔核分离,轻轻向外牵拉,钳下贯穿1针,结扎上部痔核,翻回血管钳,切开钳下皮肤,剥离血栓及曲张的静脉团,修剪皮肤成“V”形,用10号丝线行“8”字结扎。同法处理其他分段痔核。痔核与痔核之间充分保留黏膜与皮桥,结扎痔核顶端要高低错位,使其形成锯齿状。周边皮肤的“V”形切口,要修剪平整,以利于伤口愈合。对于痔核脱出时间长,其所保留的皮桥弹性较差的,可两边固定一针,5天后拆线。对结扎后的较大痔核,其残端可注射坏死剂压榨后切除。创缘皮下注射亚甲蓝布比卡因局封长效止痛,肛内置入痔疮栓1枚,塔形纱布填充肛内,肛外伤口用纱布加压包扎固定。术后正常饮食,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5~7天,便后中药坐浴,保持肛门清洁,每日黄连消炎膏换药,后位切口创面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并配合清热解毒,通络散瘀的中药内服,每日一剂。
     
  2 结果

    
  治疗组30例,全部治愈,疗程12~18天,平均15天,手术当天仅有轻微创口疼痛,无水肿,肛门平整。随访半年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对照组15例均治愈,但治疗时间(21天)及疼痛时间(7天),明显长于治疗组(3天)(P<0.01),而创口愈合时间基本相同。
    
  3 讨论
    
  环状嵌顿混合痔,属痔科急症,是由于括约肌痉挛,痔核脱于肛外不能复位,以致充血、水肿所致,甚则可发生血栓、坏死、溃疡、全身不适以及肛门剧痛。不少人主张先保守治疗,待肿胀消退痔核复位后再考虑手术治疗。近年来认为急性环状嵌顿混合痔,并非炎症所致,是由于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即使痔有溃疡形成,多为表浅炎症且局限,并不影响手术,再加上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急性期及时手术,术后中药坐浴,并配合清热解毒、通络散瘀的中药内服,伴随症状会迅速消除。

    本术式将外剥内扎术,后位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以及指法扩肛术相结合,术中充分保留皮桥及黏膜桥,加之扩肛后解除括约肌痉挛,恢复了正常血液、淋巴的循环,使其创口周围的肌肉不致于受外来因素的刺激发生强烈收缩而产生剧痛,从而避免了术后肛门疼痛、肛门狭窄、肛门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即迅速解除了患者的痛苦,缩短疗程,也可避免传统环切术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但对于老年肛门松弛的患者慎用此法。    

  作者单位:650000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编辑陆 华)

作者: 杨玉兰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