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5期

C臂机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ennett骨折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呈斜形经过第一掌腕关节面,第一掌骨基底部内侧的三角形骨块,因有掌侧韧带相连,仍留在原位,而骨折远端从大多角骨关节面上脱位至背侧及桡侧[1]。笔者自1996~2004年采用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满......

点击显示 收起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Bennett骨折),多由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线呈斜形经过第一掌腕关节面,第一掌骨基底部内侧的三角形骨块,因有掌侧韧带相连,仍留在原位,而骨折远端从大多角骨关节面上脱位至背侧及桡侧 [1] 。笔者自1996~2004年采用在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内固定及夹板外固定治疗此类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36岁。到我院就诊时间最长5天,最短30min,平均2天。其中5例在外院手法复位后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失败来我院就诊。其中3例因作皮肤牵引胶布过敏,而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患者除非有严重糖尿病或严重心脏病,一般无需特殊检查,无需住院,急诊行手术治疗。笔者采用局麻、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以右手第一掌骨基底骨折脱位为例。术者以左手中、环指近节夹持患者右拇指关节(环指在患拇指背侧,中指置于掌侧),使第一掌指和指间关节均处于屈曲30°~45°位置下做纵向牵引,右手握患腕用反牵引,将骨折端的嵌插分离,纠正缩短畸形。然后将示指托在患者第一掌骨之掌侧,使第一掌骨头充分外展,同时做反牵引手的拇指按压第一掌骨基底骨折部背桡侧凸起的成角部,迫使其向掌尺侧,纠正骨折的桡背成角畸形。在持续牵引下同时晃动整个拇指,使骨折达到正确复位,关节面平整。在C型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由助手选择指骨克氏针从掌骨桡侧斜穿向近侧三角形骨块,固定在第二掌骨基底部,另一克氏针穿第一掌骨基底部固定在大多角骨上,针尾裸于皮外。应用外展夹板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静滴抗生素2~3天。4周解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6周X线片证实骨痂生长良好时拔除克氏针,继续加强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解剖复位,关节研磨试验阴性,主诉无不适。良:有轻度桡成角,第一掌骨基底关节面稍增宽,1~2掌骨夹角比健侧的小5°,研磨试验阴性,累后有轻度不适。尚可:成角明显或关节面不平,1~2掌骨夹角比健侧小6°~10°,研磨试验阳性,轻痛。差:仍有半脱位或有创伤性关节炎,1~2掌骨夹角比健侧的小11°以上,研磨试验阳性、疼痛,且正常地使用患拇指有困难。
   
  2.2 治疗结果 随访6个月,按上述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效果优35例(97%),良1例(3%),优良率达100%。
    
  3 讨论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很不稳定,容易引起短缩与移位。采用局部加压短臂石膏管形外固定的同时加用拇指牵引,在石膏上包一粗铁丝,于拇指的两侧粘一条胶布作皮牵引,患者常有不适感及过敏、易松动、再移位及经常复诊 等缺点。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患者常需住院,花费高。
   
  临床实践证明,闭合复位在C型臂X线机下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疗效可靠,医疗费用低,患者无需住院,并发症少,不留瘢痕,不影响美观。
    
  参考文献
    
  1 肖天裙.中国接骨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9.
   
  (编辑建 伟)

  作者单位: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骨伤科

作者: 许春彦 2005-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