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9期

冬眠灵注射治疗儿童小黏液腺囊肿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儿童小黏液腺囊肿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冬眠灵囊腔内注射治疗120例本病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门诊确诊为小黏液腺囊肿120例,男67例,女53例,男女之比约1。囊肿部位:下唇78例,舌腹15例,口底23例,其他部位4例。2治疗方法用1ml注射器抽取冬眠灵0。...

点击显示 收起

     儿童小黏液腺囊肿发病率较高,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冬眠灵囊腔内注射治疗120例本病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确诊为小黏液腺囊肿120例,男67例,女53例,男女之比约1.3∶1,年龄2~12岁,平均7.8岁。囊肿部位:下唇78例,舌腹15例,口底23例,其他部位4例。在120例患者中,单发102例,多发18例,术后复发23例。

  1.2  治疗方法  用1ml注射器抽取冬眠灵0.1~0.3ml,自囊肿边缘正常黏膜刺入囊腔,如果囊腔内黏液超过0.3ml,可用空针抽吸,如<0.3ml可直接注射药物,7天为一疗程,1个月后复查确定疗效。

  1.3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治疗1周后囊肿注射部位的黏膜发白,囊肿消失,可触及一中等硬的结节,1个月后复查囊肿无复发,硬结消失。(2)显效:治疗1周后复查黏膜稍红肿,囊肿基本消失,再注射一次,1周后复查囊肿消失,1个月后复查囊肿无复发,但可触及一硬结。(3)有效:治疗1周后复查,囊肿明显缩小,再注射第2次,1周后复查囊肿仍未消失,再行第3次注射,1个月后复查囊肿消失,但注射部位与黏膜有差异,黏膜发白,局部硬结明显。(4)无效:1周后复查囊肿无改变,再连续每周注射1次共3次,1个月后复查囊肿仍存在。

  2  结果

  见表1。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100%,总有效率为93%。表1  治疗结果  (略)

  3  讨论

  儿童小黏液腺囊肿患儿及家长一般拒绝手术治疗,特别是舌腹部囊肿(来自舌前腺)手术极易复发[1]。冬眠灵是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由于其呈酸性[2],局部应用有强刺激性,可破坏囊壁,使其发生极化,形成瘢痕达到治疗目的。注射时一定要注意用1ml注射器,自正常黏膜进针,进入囊腔后注射药物0.1~0.3ml,特别要注意抽吸囊液时也应自正常黏膜进入囊腔,以免刺破囊壁,导致药液外渗,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冬眠灵不良反应有嗜睡、无力、视力模糊、鼻塞、心动过速、口干等[3]。120例患者中仅有嗜睡出现,由于用药量少0.1~0.3ml,仅含冬眠灵1.25~3.75mg,嗜睡发生率仅为7.5%。本研究中,小黏液腺囊肿术后复发23例,其中舌前腺囊肿20例,舌前腺腺体较大,位于舌前部腹面舌系带两侧的黏膜下层内[4],由于特殊解剖特点,术后极易复发,曾有报道,手术须将对侧腺体一并切除。笔者认为创伤较大,采用冬眠灵注射法,不伤及对侧腺体,包括三次术后仍复发的15例患者,经1~3次注射,1个月后均治愈。

  综上所述,冬眠灵注射治疗儿童小黏液腺囊肿具有痛苦小、操作安全、疗效可靠之优点,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华.舌前腹囊肿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379.

  2  张会常.150种老药临床新用:疾病药物新疗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5.

  3  江明性.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29.

  4  马大权.涎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

  作者单位: 264200 山东威海,威海市立医院口腔科

   (编辑:田  雨)

作者: 王仁欣,李国华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