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4期

残留黄疸效方大黄虫丸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残留黄疸,是指黄疸病人的病情缓解之后,全身皮肤与两目黄疸残留,长期不能恢复正常。或者隐袭发病,其黄疸虽然不深,其病情亦不重,但经年积月,其黄疸始终难以完全消退。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八段原文,主用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证。笔者使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残留黄疸,是指黄疸病人的病情缓解之后,全身皮肤与两目黄疸残留,长期不能恢复正常。或者隐袭发病,其黄疸虽然不深,其病情亦不重,但经年积月,其黄疸始终难以完全消退。

  大黄虫丸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第六篇第十八段原文,主用治“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证。干血者,气血衰少而瘀滞不畅也,俗称“干血劳”,以形体消瘦、形容憔悴、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脘腹胀满有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肌肤甲错者,谓其患者的皮肤粗糙,如蛇皮、龟甲之皱纹也。黯者,音暗,暗淡而无光泽也。

  笔者使用大黄虫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残留黄疸,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小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排除肝外阻塞性黄疸;及已使用常规治疗(含中药辨证施治)3个月以上,其血清总胆红素值仍不能恢复正常者。本组43例中,慢性乙肝24例,乙肝肝硬化5例,丙肝肝硬化3例,慢性丙肝2例,脂肪肝1例,其他慢性肝炎8例。

  1.2  治疗方案

  1.2.1  大黄虫丸  由山东大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成人每次服3g,每日服2次,连续服用18天之后,改为每次服3g,每日服1次。3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使用1~3个疗程。

  1.2.2  中药辨证施治  焦白术10g,党参10g,绞股蓝15g,茵陈20g,虎杖20g,菝葜20g,黄芩10g,芒硝10g(同煎),明矾3g(同煎),柴胡10g,法夏10g。加减:腹泻去芒硝、明矾;苔腻浊加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舌红加水牛角10g;苔黄加白花蛇舌草20g,山豆根15g。每剂3煎,每服1煎,日服3次,隔2天再剂。服6~7剂之后,若黄疸已消退,则停中药煎剂;若黄疸尚未消退,则隔3~5天1剂,总疗程为100天。

  1.3  治疗标准  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恢复正常者为临床痊愈,总胆红素值有不同程度下降者为有效,总胆红素值无下降甚或反而上升者为无效。

  2  结果

  本组病例43例,临床痊愈22例,占51.16%;有效19例,占44.19%;无效2例,占4.65%;总有效率为95.35%。慢性乙肝24例,痊愈14例,有效9例,无效1例。乙肝肝硬化5例,有效4例,无效1例。丙肝肝硬化3例,均为有效。慢性丙肝2例,痊愈1例,有效1例。脂肪肝1例,临床痊愈。其他慢性肝炎8例,痊愈6例,有效2例。

  3  讨论

  残留黄疸,西医常称之为淤胆型肝炎,系肝内毛细胆管阻塞,肝细胞所分泌的胆汁不能顺利经胆道(毛细胆管、胆小管、胆总管、胆囊)排至肠腔而反流到血液中的一种疾病。常规采用消炎利胆、抗肝纤治疗等法,多难以收效,部分病人的黄疸终生不退,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及久病脾虚兼湿兼痰兼瘀,虚实夹杂,是一种难治性疾病。本组病例43例,治愈22例,占51.16%;有效19例,占44.19%;总有效率为95.35%,其疗效是比较明显的。

  原文中所列大黄虫丸的主治证目,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临床表现相一致。脾虚则为腹满。胃气竭则不能饮食。形体消瘦和形容枯槁均为脾虚之候。两目黯黑、肌肤甲错、腹中积块(如肝脾肿大)均为瘀血之象。本方中大黄、桃仁、干漆、虫、水蛭、虻虫、蛴螬活血化瘀,逐瘀生新,正如《金匮心典》所言:“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攻血而不专主于血,攻瘀而不伤正”。本品中芍药、地黄养血补虚,甘草、白密益气和中。全方和中补虚、攻补兼施,实为久病血瘀之缓方,亦为治疗残留黄疸之良方。
本品命名虽首冠大黄,但从临床使用情况看,本品并无明显的泻下作用,对存在腹泻的残留黄疸病例亦可使用。

  作者单位: 430074 湖北武汉,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编辑:林剑雷)

作者: 王卫清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