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5期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作用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12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注射,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分两次静脉注射,共3~5天。结果治疗组63例出现惊厥9例,惊厥发生率为1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中的作用。方法  12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在入科6h内给予苯巴比妥15~20mg/kg静脉注射,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分两次静脉注射,共3~5天。结果  治疗组63例出现惊厥9例,惊厥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64例出现惊厥29例,惊厥发生率为45.31%,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4,P<0.01)。结论  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惊厥发生,而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  苯巴比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

  新生儿窒息在临床较为常见,严重的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并易发生惊厥,频繁发生的惊厥可造成新生儿死亡或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出现脑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苯巴比妥为多年应用的镇静药物,以往多在患儿出现惊厥后应用,易造成惊厥反复出现,导致脑损伤加重。近年,我院在HIE患儿未出现惊厥之前即开始应用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0月~2005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127例HIE新生儿,男80例,女47例。足月儿90例,早产儿37例。1min Apgar评分<3分66例,3~7分61例。全部病例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HIE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64例。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胎龄、性别、Apgar评分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根据病情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预防感染,保证能量,热卡供应,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改善脑细胞代谢等。同时,治疗组于入科后6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15~20mg/kg缓慢静脉注射,12h后给予维持量5mg/kg,分两次静脉注射,共3~5天。对照组仅在出现惊厥后给予苯巴比妥钠对症抗惊厥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63例,出现惊厥9例,惊厥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64例,出现惊厥29例,惊厥发生率为45.31%,两组惊厥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4.04,P<0.01)。另外,治疗组中17例早产儿出现惊厥7例,46例足月儿出现惊厥2例;对照组中20例早产儿出现惊厥13例,44例足月儿出现惊厥16例。

  3  讨论

  目前,由于新生儿急救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HIE引起的脑瘫造成的智力、运动障碍则明显增加。所以防治HIE引起的脑损伤非常重要。脑细胞钙离子过量蓄积、氧自由基损伤是HIE的主要发病机制。HIE引起的新生儿惊厥是因为窒息后脑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加以及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苯巴比妥是新生儿常用的一线抗惊厥药物。研究认为苯巴比妥除镇静止惊作用外,还有降低脑代谢率、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流、清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及预防颅内出血和神经保护等作用[2]。研究发现脑缺氧缺血后4h即可出现脑细胞水肿,24h后出现脑细胞坏死。临床常可见HIE患儿脑损伤6~12h左右出现典型的惊厥发作[3],这是早期预防用药的依据,也是预防用药成功的关键所在。本项观察治疗组惊厥发生率仅14.29%,而对照组则高达45.31%,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较成功的预防了惊厥发生,考虑与入科6h内应用苯巴比妥钠有明显关系。一旦错过最佳用药时间则患儿可能已出现惊厥,此时再用苯巴比妥钠治疗,2~6h才能达到血浆的高峰浓度,止痉作用缓慢,惊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影响脑能量代谢,加重脑损伤。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用药剂量,Janet认为对发生惊厥的新生儿给予负荷量苯巴比妥钠40mg/kg,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血浆中的治疗浓度20~40μmol/L,但对没有进行人工通气的新生儿1次给予负荷量40mg/kg,可导致呼吸暂停。因此通常分两次给药,1次20mg/kg,对1/3~1/2的新生儿惊厥有效[4]。目前国内主张对已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惊厥的新生儿采用20mg/kg 1次或分2次每次10mg/kg作为治疗剂量,然后以5mg/(kg·d)作为维持剂量应用[5]。我院预防用药方法和剂量与此相似,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未见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发生,说明这种用药方法与剂量作为预防用药也是适宜的。

  本组病例观察过程中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早产儿出现惊厥例数均较足月儿多,表明惊厥较易在早产儿中发生,而且足月儿预防治疗效果较好,这可能与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有关。

  【参考文献】

  1  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2:99-100.

  2  Whitelaw A.Postnatal phenobarbitone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n preterm infants.Cochrane Datebase Syst Rev,2001,1:1691.

  3  惠金.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潜在的治疗对策.临床儿科杂志,2000,2:118-120.

  4  郭庆辉,王纪文.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6:324-326.

  5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5-186.

  作者单位: 010051 内蒙古呼和浩特,解放军第253医院儿科

  (编辑:李建伟)

作者: 甄艳芬 周建清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