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3期

嵌顿性斜疝假性复位诊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嵌顿性斜疝假性复位是指嵌顿性疝复位后疝内容物仍有部分或全部存留在疝囊内,连同疝囊被强行自外环口推回腹股沟管至腹膜外间隙,疝内容物并未完全回纳到腹腔,但局部包块消失造成了已复位的假象。本病极易引起肠坏死。既往有右斜疝病史5年余,于入院前2日包块再次突出伴疼痛,4h后自行手法复位,但仍感右下腹持续疼痛伴恶......

点击显示 收起

  嵌顿性斜疝假性复位是指嵌顿性疝复位后疝内容物仍有部分或全部存留在疝囊内,连同疝囊被强行自外环口推回腹股沟管至腹膜外间隙,疝内容物并未完全回纳到腹腔,但局部包块消失造成了已复位的假象。本病极易引起肠坏死。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65岁,汉族,因右下腹痛2日为主诉收住。既往有右斜疝病史5年余,于入院前2日包块再次突出伴疼痛,4h后自行手法复位,但仍感右下腹持续疼痛伴恶心及轻度腹胀,因持续无好转故来院。查体:腹部无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偏下有压痛及轻度反跳痛,外环口约1指半,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活跃;腹透示肠胀气,血常规WBC 12.6×109/L,N 76%,初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距回盲部40cm的回肠嵌入内环,内环处腹膜松弛,并与腹壁分离,垂入腹腔,所以术前无法触及到包块,后松解内环,取出疝内容物,见为肠管壁疝嵌顿(Richter疝),疝入肠壁已坏死发黑,尤以疝环卡压处为剧,后行坏死肠段切除及内环修补。术后经持续胃肠减压、抗炎、补液、支持治疗后,恢复良好,10天后痊愈出院。

  例2,患者,女,32岁,哈萨克族,因左侧腹股沟区痛性包块8h为主诉入院;自述晨起搬重物时突感左侧腹股沟区剧痛,且局部出现核桃大小之包块,并伴有恶心,因症状持续无好转而来我院。既往无腹股沟疝病史。查体:左侧腹股沟外环处可见一约4cm×3cm×3cm大小突起性包块,质偏硬张力大,有明显触压痛,诊断为左侧腹股沟嵌顿疝。给予手法复位后包块消失,患者疼痛即刻减轻,此后仅感上下腹轻度隐痛不适,活动时稍剧;入院次日查体左下腹内环口处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患者也无恶心、呕吐,饮食欠佳,有排气,二便正常;于入院2日后行疝修补术。术中打开疝囊即有血性液体溢出,见肠管疝入,因内环处卡压较紧肠管并未回纳,肠管已呈紫黑色,后扩大内环及腹膜切口,见疝容物为回肠肠壁(Richter疝),距回盲部约100cm,经温盐水纱布湿敷,局部血供及肠蠕动无恢复,嵌顿肠壁已坏死失活,后行肠切除肠吻合及斜疝修补术。术后抗炎、补液、对症治疗,恢复良好,12天后痊愈出院。

  2  诊治体会

  斜疝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较易嵌顿。临床上嵌顿4h内的常试行手法复位,多能成功,从而迅速减轻患者痛苦;对手法复位不能成功者应急诊手术治疗。但手法复位承担着挤压肠管破裂和复位后肠坏死穿孔的风险,同时也有假性复位的可能。尽管假性复位在临床上较为罕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因后果严重,肠坏死几率高,因此应引起外科医师足够的重视。夏军强等[1]查阅1981~2000年文献,总结报道12例,所有患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肠梗阻征象,7例发生肠坏死,1例因术后并发多脏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术前确诊3例,未确诊9例,未确诊率75%。我院2例患者均因肠管壁疝嵌顿而无明显肠梗阻征象,故术前均未确诊。笔者体会是嵌顿性斜疝手法复位后,应严密观察腹痛是否完全缓解,局部有无压痛;如患侧仍有持续性疼痛及局部压痛,应考虑假性复位的可能,尤其是出现肠梗阻征象,甚至肌紧张、反跳痛及肠鸣音改变,要尽早手术,以免延误治疗。术中可根据肠管血运状况决定术式,手术应修补内环,但不强求疝修补术。本病也提示我们对腹股沟疝的手法复位,应持慎重态度,避免强力复位。

  [参考文献]

  1  夏军强,高煜霞,陈家瑜,等.腹股沟斜疝假性整复的治疗.新疆医学,2004,34(6):72-73.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作者: 赵文奇,耐比,姚瑞翔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