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3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α、IL-1β、IL-17及OPG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RA患者IL-1α、IL-1β、I......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L-17)以及护骨因子(OPG)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  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IL-1α、IL-1β、IL-17、OPG、CRP在判断RA的活动性以及骨质破坏等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17;护骨因子;C反应蛋白
   
  Detection of IL-1α,IL-1β,IL-17 and OPG leve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LIAO Man-lin,LIAO Sui-bo,CHEN Ai-ping,et al.

  Taiping People’s Hospital,Dongguan 5239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IL-1α,IL-1β,IL-17 and OPG  leve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patients.Methods  The levels of  IL-1α,IL-1β,IL-17,OPG in 50 RA patients and 32 normal controls(NC)were detected by using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Results  The levels of IL-1α,IL-1β,IL-17 and OPG in RA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C  simultaneously(P<0.01),the levels of IL-1α,IL-1β,IL-17 and OPG were different between active RA and stable RA.Conclusion  IL-1α,IL-1β,IL-17 and OPG are more sensitive parmeters for detecting the activity and bone eros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itor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nosis of RA.

  [Key words]  arthritis,rheumatoid;interleukin-1;interleukin 17;osteoprotegenin;C-reactive protein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和骨质破坏为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晚期发生强直、畸形及功能障碍。造成RA慢性炎症和关节骨破坏的原因十分复杂,与众多的细胞因子有关[1]。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它们参与了RA的慢性炎症和关节骨破坏的过程。护骨因子(osteorotegenin,OPG)又称骨保护蛋白、护骨素、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CIF),OPG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成员(tumor necrosis factor,TNF)[2],它作为一种拮抗剂性细胞因子,抑制骨吸收是其最显著的作用。测定它们的水平一方面有利于对RA病情的判断,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了解RA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本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50例RA患者血清中IL-1α、IL-1β、IL-17和OPG的水平,同时也测定了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RA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随机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32例为对照对象,平均(19.37±1.19)岁,其中男16例,女16例。RA组:随机选择我院门诊RA患者50例为病例组,平均(46.62±13.45)岁,其中男23例,女27例。

  1.2  检测材料  指标:IL-1α、IL-1β、IL-17、OPG、CRP。试剂产地:IL-1α、IL-1β、IL-17试剂盒采用美国MARKETINC公司产品;批号:IL-1α 0224203,IL-1β 0224202,IL-17 502556。OPG试剂盒采用美国OCT公司产品,批号为819059。CRP采用芬兰Orion诊断公司产品,批号为F110-8。仪器:芬兰产酶标仪,型号:MK3。

  1.3  方法  除CRP用透射比浊法外,其余均用ELISA法。

  2  结果

  2.1  RA组与正常对照组IL-1α、IL-1β、IL-17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RA组与正常对照组IL-1α、IL-1β、IL-17水平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RA组与正常对照组OPG、CRP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RA组与正常对照组OPG、CRP水平比较(略)

  注:与对照比较,△P<0.01

  3  讨论

  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酶、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调节R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细胞因子网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对RA产生重要影响[3]。

  已知IL-1主要由巨噬/单核细胞产生,分为IL-1α和IL-1β,在人体内以IL-1β为主。IL-1β是在RA滑膜增生与关节破坏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促使成骨细胞或骨衬里细胞表达细胞表面分子,促进破骨细胞的吸收[4]。IL-17是T细胞源性促炎因子,主要由活化记忆型CD4+T细胞亚群分泌,它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分泌IL-8、IL-6、GM-CSF等炎症因子,激活NF-kB转录活性,是强致炎因子。IL-17在RA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认为IL-17促进RA中骨破坏的机制可能包括:诱导IL-1和TNF2产生,间接增强关节破坏;增加核刺激因子受体配体和核刺激因子受体的数量,破坏RANKL-RANK与OPG的平衡而加重骨破坏;还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活化;并且还与IL-1之间存在着交叉调控的作用[5]。

  OPG属于TNF受体超家族,主要功能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OPG产生上述功能的机制是阻断核刺激因子受体配体(RANKL)和核刺激因子受体(RANK)的结合,因RANKL与RANK结合后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骨吸收活性[6]。

  本研究检测到IL-1α、IL-1β、IL-17以及OPG在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同时还检测到CRP的水平也明显升高,表明上述细胞因子参与了RA的炎症及骨损伤的过程;同时也表明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IL-1α、IL-1β、IL-17、CRP水平越高的患者病情越重,而IL-1α、IL-1β、IL-17、CRP水平较低的患者病情较轻。处于活动期的RA患者IL-1α、IL-1β、IL-17的水平也很高,而缓解期的患者则较低。有学者认为:急性型蛋白水平受炎症部位所释放的细胞因子调节,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指标[7]。本文所检测到的CRP水平有可能受IL-1α、IL-1β、IL-17的调节,因此,可以认为IL-1α、IL-1β、IL-17、CRP是判断RA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测到OPG水平升高,说明OPG在RA患者中起到了一定的调控和保护作用。这一作用的产生可能与IL-1α、IL-1β、IL-17等细胞因子的大量产生刺激了RANKL与RANK的结合,而此时OPG也大量产生,竞争性地与RANKL结合,阻止其与RANK的结合有关;也可能是由于RA患者正处于治疗期,所用药物在抑制关节病变的同时,一方面抑制了破骨细胞的生成,另一方面又刺激了OPG的产生。同时,本研究也观察到OPG的水平与RA患者的骨质破坏有关,OPG水平高则骨质破坏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IL-1(IL-1α,IL-1β)、IL-17、OPG、CRP水平的检测对RA的病情的评估有临床价值,可用于对RA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监测。

  [参考文献]

  1  柏干苹,方勇飞.细胞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内科杂志,2001,18(4):257-259.

  2  奚正德,张冬青.关节炎性骨侵蚀和骨保护蛋白的作用.自然杂志,2004,26(6):324-327.

  3  王玉树,史久华.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靶点研究进展.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2,25(5):222-226.

  4  梁清华,罗徐,陈昌华,等.痹肿消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的影响.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6):43-45.

  5  王霖,王文杰.破骨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生理科学进展,2004,35(3):269-272.

  6  刘健中,纪宗玲,陈苏民,等.OPG/RANKL/RANK系统与骨破坏性疾病.生物工程学报,2003,19(6):655-660.

  7  胡波,梁家隐,周新,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IL-1β、IL-6及SA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华中医学杂志,2000,24(6):287-288.

  (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 523900 广东东莞,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指导老师)

 

作者: 廖满林,廖穗波,陈霭平,张曲涛,黄彩燕,陈艳珍,胡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