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8期

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38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以单侧为主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其特点为头痛在一侧,伴有恶心、畏光等。笔者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桃仁9g,红花9g,当归12g,生地20g,川芎20g,桔梗6g,赤芍10g,牛膝10g,枳壳6g,柴胡3g,甘草3g。3疗效观察痊愈:偏头痛及伴随不......

点击显示 收起

    偏头痛是一种以单侧为主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其特点为头痛在一侧,伴有恶心、畏光等。笔者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为我院患者,其中住院患者5例,门诊患者33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2~65岁,其中12~20岁6例,21~30岁6例,31~45岁21例,46~65岁5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

    1.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桃仁9 g,红花9 g,当归12 g,生地20 g,川芎20 g,桔梗6 g,赤芍10

    g,牛膝10 g,枳壳6 g,柴胡3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各1次,饭后温服。气滞较重者加青皮9 g,香附12 g加强行气功能;血瘀经闭,痛经者可去桔梗加益母草30 g,活血调经止痛;胁下有痞块,属血瘀者,可加郁金20 g,丹参10 g,活血化瘀,消癥化积;头痛日久入络者加蜈蚣2条或地龙9 g,通络止痛;日久气虚者加黄芪30 g。

    1.3  疗效观察  痊愈:偏头痛及伴随不适症状消失,停药后,1年内无复发。显效:头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有效:头痛程度及不适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4  治疗结果  38例患者中痊愈23例,占60.53%;显效10例,占26.32%;有效3例,占7.89%;无效2例,占5.26%。疗程最短7天,最长35天。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2002年10月初诊,患者于3年前因外伤后出现头部左侧疼痛经常发作,发作时头痛难忍,伴恶心,用止痛药常无效,持续数日不能止,常因情绪郁怒,过劳诱发。做CT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历经中西医诊治未愈。1周前因吵架后发作,头部左侧疼痛难忍,伴恶心,但无呕吐,眼眶胀痛,视力模糊,羞明畏光,胸闷心悸,给予止痛药无明显疗效,血压及体温正常,脉涩,舌有瘀点。脉证合参,证属血瘀气滞,治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桃仁9 g,红花9 g,当归12 g,蜈蚣2条,生地20 g,川芎20 g,桔梗6 g,赤芍10 g,牛膝10 g,枳壳6 g,柴胡3 g,甘草3 g。服7剂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恶心、眼眶胀痛、视力模糊、羞明畏光、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原方去蜈蚣、桔梗,再服10剂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3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偏头风”、“厥头痛”等范畴,因情绪波动,恼怒忧思,气郁伤肝,肝气失于疏泄,气逆上犯头部,或因头部外伤,使头部气血不能流畅,瘀血阻络所致气滞血瘀型为临床常见的证型。证见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痛如锥刺,兼有胸闷腹胀,两胁刺痛,苔薄,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或细涩。治当行气止痛,活血祛瘀通络为法。方中以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为主,祛除瘀血;辅以柴胡、枳壳、桔梗疏肝、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加速瘀血之消散;配生地养阴清热,可使瘀去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阴,寓有祛瘀不忘扶正之意;牛膝则通利血脉,引血下行;蜈蚣可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可使瘀血消散,气畅痛止;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改善组织或器官的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故用此方治疗偏头痛,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单位: 730714 甘肃会宁,会宁县太平镇中心卫生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周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