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2期

三联疗法治疗坏死性褥疮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科于2006年1~12月对20例坏死性褥疮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效果较好。1一般资料20例患者均符合坏死性褥疮诊断标准,经入院后体格检查证实。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发病时间到发现局部软组织坏死时间1~10天,平均5天。...

点击显示 收起

    我科于2006年1~12月对20例坏死性褥疮患者采用三联疗法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符合坏死性褥疮诊断标准,经入院后体格检查证实。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60~89岁,平均70岁;发病时间到发现局部软组织坏死时间1~10天,平均5天;其中轻度贫血6例,严重低蛋白血症10例,在患病期间因护理不当造成4例;按照临床褥疮等级评估,三级8例,四级12例;临床褥疮危险因素评分,1~2分14例,3分6例。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61~82岁,平均71.2岁。发病时间到发现局部软组织坏死时间1~10天,平均5天。其中轻度贫血4例,严重低蛋白血症8例。在患病期间因护理不当造成8例,按照临床褥疮等级评估,三级11例,四级9例,临床褥疮危险因素评分,1~2分15例,3~6分3例,5分以上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褥疮危险因素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控制局部炎症并同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后,加用普通胰岛素12 u,地塞米松2 mg,山莨菪碱(654-2)10 mg,置于棉球或纱布上覆盖于或涂于创面。治疗组1周后局部创面长出新生肉芽组织,色泽鲜红渗液减少,创面周边组织水肿消退。30天后整个创面被新生肉芽组织覆盖,创面向内愈合。对照组1周后局部创面未长出新生肉芽组织,创面周边组织水肿未消退,创面组织色泽苍白。30天后整个创面无明显变化。

    1.2.2 临床褥疮等级评估和临床褥疮疗效评定 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褥疮危险因素评分及临床褥疮疗效评定标准[1],评分减少91%~100%、皮肤破损程度0级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46%~90%、皮肤破损程度1~3级为有显著疗效,评分减少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17%以下为无变化。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95%,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

    2.2 不良反应 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大量文献证实,出现褥疮主要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本研究用普通胰岛素、地塞米松、654-2治疗褥疮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是胰岛素可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作用,减少肝输出葡萄糖。促使肝摄取葡萄糖及肝糖原的合成:促使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促使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和储存。抑制酮体的生成并促进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654-2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作用,也能解除微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达到局部供血、供氧量。地塞米松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抑制炎症细胞,防止或抑制细胞介导的反应,达到加速局部炎症的吸收和减轻局部水肿,通过临床证实可加速创面愈合。三联疗法治疗坏死性褥疮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单位:210007 江苏南京,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医院

作者: 韩宁玲,曹丽娟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