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第6卷第5期

成功抢救心脏骤停10例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脏骤停。1临床资料2003年7月~2008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5±。心脏骤停后立即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85年心肺复苏术标准发展而成的心肺复苏术标准进行心脏按压,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电复律、电除颤,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药物起搏,大剂量的肾......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脏骤停;急救


    通过总结心肺脑复苏救治过程,探讨有效的治疗措施。

    1  临床资料

    2003年7月~2008年1月我科住院患者发生心脏骤停10例(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5±5)岁。动态心电图、心肺复苏后冠状动脉造影、心肌酶学检测提示10例患者中AMI 9例,9例AMI中8例为突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阿-斯综合征发作,1例为心功能Ⅲ级基础上突发AMI致心源性休克伴心衰合并低钾血症诱发反复室颤。心脏骤停后立即按照美国心脏病协会(AHA)1985年心肺复苏术标准发展而成的心肺复苏术标准进行心脏按压,通畅气道,建立静脉通道,电复律、电除颤,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药物起搏,大剂量的肾上腺素1 mg/min,多巴胺20 μg/(kg·min),维持血压和心率。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肌辅助保持血压≥90 mm Hg。紧急临时心脏起搏,并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维持动脉压达90/60 mm Hg以上。

    2  结果

    10例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10 min后均有不同程度脑损伤,表现为意识丧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无自主呼吸。但在持续的心脏按压基础上给予IABP、呼吸肌、临时起搏器支持后病情有了新的转机,2例在心脏骤停后2 h才使用IABP治疗,患者在IABP支持下维持血压,意识逐渐恢复。10例患者意识丧失平均达1 h以上,最长23 h后恢复意识。

    3  讨论

    (1)抢救成功基础为及时有效持久的胸外心脏按压。胸泵理论认为,使胸腔内压增加、向心脏、大血管传导并与胸腔外大血管之间建立压力梯度,促使血液流向主动脉弓、腹主动脉以及上下腔静脉。由于头臂静脉瓣的存在,使压力不能向颅内静脉传导,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建立压力梯度促使血液流通,保证脑供血。(2)肾上腺大剂量应用时主要是激动α受体有利于周围血管收缩和升压,大剂量的肾上腺素(0.2 mg/kg)比标准剂量(0.02 mg/kg)疗法恢复自主心跳比例较高,用量与停跳时间成正比,利于心肺脑复苏。(3)IABP的应用成为更可靠的抢救措施。IABP为抢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手段,如:心脏骤停者给予起搏心律也可应用。通过心电触发或压力触发,当主动脉瓣开放后气囊迅速排空,主动脉瓣关闭时气囊迅速膨胀,使球囊近心端舒张压升高,有效提高冠脉灌注压和血流量。同时脑血流量与颈内动静脉压差成正比,提高平均动脉压而不增加脑静脉压的措施,也可改善脑的血流量,从而使脑缺血缺氧及脑水肿改善。(4)血管重建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性。心脏骤停的原因需从根本上解决能保证远期疗效。(5)生命的潜力。对于这10例心脏骤停患者,依据过去传统观念当持续抢救40 min以上患者无意识恢复和自主呼吸时,大多放弃抢救,但10例成功的抢救结果却提示只要我们坚持,患者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辽源,辽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作者: 王辉,武 平,赵汝君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