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3期

地震灾中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总结地震灾中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教训,为今后临床防灾提供参考。12汶川特大地震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管理经历,总结地震灾中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教训,为今后临床防灾提供参考。结果我院儿科在此次大灾中,成功转移儿科患者137例,转移后死亡2例,将包括20例无陪伴新......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总结地震灾中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教训,为今后临床防灾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我院儿科5.12汶川特大地震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管理经历,总结地震灾中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经验教训,为今后临床防灾提供参考。结果 我院儿科在此次大灾中,成功转移儿科患者137例,转移后死亡2例,将包括20例无陪伴新生儿在内的139例患者及家属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并迅速组织和恢复了患者的治疗。为门诊急诊患者提供了门诊服务窗口。为接收震伤患者预留了医护人员。2例重症新生儿死亡。结论 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高度的职业素质,科学的应急预案,完善的组织管理,扎实的抢救技能,妥善的转移安置是保证患者成功疏散安置、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地震灾;儿内科患者;转运疏散;组织管理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ediatric patients removal and relief in earthquake disasters

    YU Jing,XIE Jian,ZHANG Zheng-xuan,et al.Department of Pediatrics,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that  how to organize and manage the removal and relief work 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earthquake,and guide clinical work.Methods  Reviewed the experience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work in the pediatric patients’removal and relief in 5.12 Wenchuan earthquake.Results  During this earthquake,we transferred 139 pediatric patients including 20 newborns and their families to a safe place,and quickly resumed their treatment.There was no injuries or deaths.Conclusion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high professional quality,scientific crash program,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excellent rescue skills and proper set is the key point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he patient removal and their life safe.

    [Key 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s;pediatric patients;removal and relief;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发汶川特大地震,瞬时地动山摇,房屋轰然垮塌。我院位于绵阳市,距离汶川地震中心映秀镇100 km,亦受到了强烈的地震震动波及,当时我科在院患者139例,其中普通病区患者74例,PICU患者4例,无陪伴新生儿患者20例(NICU 4例),婴儿氧舱治疗1例,一日病房输液治疗患者40例。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科学的组织与疏散管理,所有患儿及家属数分钟内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人伤亡,并妥善安置,及时延续了患儿的治疗。现将我科患者转运疏散的组织与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1.1  安全管理组织  我科开放床位98张,分为普儿(两个大组)、新生儿、PICU、一日病房四个病区,五个医疗责任组。有医生20人,护士38人。科室安全管理以主任、护士长-各病区组长-各专业组医生、护士为管理路径,科主任、护士长为科室安全管理负责人和组织者,各病区组长及成员为病区安全管理实施责任人。

    地震发生时,科主任、护士长立即做出反应,启动《儿科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指挥各病区工作人员按《预案》要求组织各自责任区内患者安全撤离。

    1.2  撤离时机  我科位于4楼,此次地震震感十分明显,因此采取了先就近躲避后转移疏散的方式。当强烈摇晃时,工作人员组织提醒患者及家属就近躲在床下、墙角、储物间,护住头部,保持冷静。震动停止后,立即指挥组织人员有序撤离。

    1.3  撤离路径  禁止乘电梯,我科所处外科大楼系T型结构,有中心和东、西3处安全通道,按《预案》要求,新生儿经西侧楼梯撤离,PICU、普通儿科甲组和一日病房患者经中心楼梯撤离,普通儿科乙组经东侧楼梯撤离,避免了拥挤和踩踏。

    1.4  撤离程序  遵循先人后物的原则,首先撤离被困人员至远离高楼的开阔地带,再根据情况抢救财物和急用医疗物资。

    2  特殊患者的疏散撤离

    2.1  无陪伴新生儿的疏散撤离  地震发生时,晃动非常强烈,此时科主任正在新生儿病区查房,立即指挥新生儿工作人员应急。在班人员分头抱起患儿就近躲在桌下、墙角或进入洗浴间,震动暂停后,每人怀抱1~3名患儿按《预案》应急疏散路径迅速撤离。

    当时在班医护7人,患儿20例,震时有2位护士正为使用呼吸机患者作肺灌洗,疏散撤离人力不足。护士长及其他病区部分医生完成岗位任务后又到新生儿科协助,最后新生儿患者仍经往返多次才全部转移。

    2.2  吸氧患儿的转运  地震时,我科有3名普儿和4名新生儿吸氧。2例新生儿病情危重,强震使氧气筒倒地,监护仪从高架上跌落,氧气泄漏,仪器损坏,为了避免氧气泄漏引起爆炸,当班护士不顾个人安危关闭氧气开关,把氧气筒顺势放平地上,保护患儿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为患者连接备用氧气枕后撤离。除2例危重新生儿外,其余患者安全。

    2.3  呼吸功能障碍、呼吸机辅助呼吸新生儿的转运  2008年5月12日我科有 2例新生儿病情危重,其中1例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强震发生时,强烈的晃动使呼吸机螺纹管和气管插管连接处松脱,氧气筒倒地,呼吸机与氧气筒连接脱离,氧气筒漏气。在场护士迅速连接人工呼吸器,备用氧枕,经气管插管为患儿球囊正压给氧,另一名护士将辐射台推至墙角避震,关闭氧气开关,拔掉呼吸机电源。震动停止后, 3名护士一人抱患儿,一人挤压球囊,一人持压氧气枕共同将患者转移。2 h后重新使用呼吸机,该患儿震后7 h死于呼吸衰竭。另1例,新生儿肺炎,呼吸功能障碍,面罩吸氧,氧气枕转移,震后4 h后死于呼吸衰竭。

    2.4  高压氧治疗患者的紧急处理  地震时一例患儿正在作高压氧治疗,强烈的震动对需防震的氧气筒、氧舱是极大的威胁,随时有爆炸的危险。地震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紧急减压出舱应急程序,关闭供氧阀门及氧气总开关,同时调节加大减压流量,当氧舱压力降为零时,将氧疗患儿紧急抱出舱,交由家长保护患儿撤离。震后通讯恢复,立即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患儿安好。

    2.5  对输液治疗患者的应急处理  在紧急转运中,由于达不到医患一对一的专人护送,输液存在感染、空气栓塞等隐患,为了争取震动暂停后黄金转移时间,对正在输液治疗的普通患者,我们采取直接分离输液管道和留置针肝素帽,终止输液由家长带患者转移,省去了封管或是拔除留置针再用棉签压迫止血的程序。对正在输液治疗的危重患者,除1名家长自行转移外,其余3位均在医护人员陪同下保持输液安全转移。

    3  清理病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各组患者转运完毕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又组织两名人员逐一清理各区域,确保无一人滞留。将所有氧气筒放平在地上,拔掉所有仪器设备电源,将贵重仪器搁置在地板上,以防爆炸、火灾等次生灾害发生。

    4  清点登记患者,分类集中管理

    不同的疏散路径,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撤离后分处三个不同的区域,相距较远,环境混乱,撤离后发现清点集中患者极为困难,尤其是危重患者脱离医护视线,存在安全隐患,必须迅速集中。但是地震发生后,一切通讯陷入瘫痪,无法联系,因此科室只好临时组织安排三个工作组分头找寻,找到后带到集中地集中清点登记。这一过程花费了较大人力和较长时间才得以完成。

    由于医疗条件和环境的巨大变化和限制,患者集中后我们迅速对患者进行了分类处理。恢复期患者带药回家随访,危重患者选择抗震级别较高、环境相对较好区域(门诊大楼一楼)暂时安置维持基本治疗,如给氧、镇静、止痉、脱水、输液等。仍需住院治疗患者就地安置。

    为便于走散患者家属找寻,我们在门诊广场儿科集中地,一张白纸上写了大大的“儿科”两字,使之尽量醒目。

    5  搭建临时治疗点,迅速恢复医疗、护理工作

    患者集中分类清理后,仍有4例危重普儿患者,8例普儿患者,17例新生儿患者需住院,同时也不断出现发热、惊厥等急诊患者求助,搭建临时治疗点后,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刻不容缓。

    在医院统一指挥下,帐篷迅速搭建起来,后勤物资供应点迅速成立,在这些后勤保障下,震时简易儿科医疗服务区域迅速成立。危重症和新生儿患者安置在抗震级别较高、环境相对较好的门诊一楼大厅,门诊和普儿住院在帐篷里,针对患者和伤员的医疗服务工作在震后1 h左右迅速全面恢复运行。

    临时治疗点环境、物资的准备及质量安全管理。临时治疗点包括位于门诊大厅一楼的NICU、PICU和由三个帐篷组成的儿科治疗室、住院病房和门诊诊断间。病历、交班记录本、护理记录等医疗工作记录本,氧气筒、吸痰器、呼吸机、应急灯、三氧消毒机及全部新生儿生活用品等物资被列成清单,基本一次性从原住院楼搬出。医院药剂科提供基本治疗用药,检验科提供血常规等基础检查。

    对科室人员进行重新安排,PICU和新生儿病区人员结构不变,两普儿组与门、急诊合而为一,为配合外科接待震伤患者预留了8位医生和12位护士的机动空间,为接待市内及周边地区内科危重患者和新生儿患者做了充分准备。

    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强调坚持“三级管理、危重患者抢救、交接班、医嘱核对、病案讨论、医患沟通、知情同意、传染病管理”等医疗核心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执行。

    针对医疗环境的重大变化所存在的感染风险,加强了帐篷空气消毒,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清洁等措施控制院内感染。

    6  5.12震灾疏散转移结果

    (1)普通病区住院患者74人及一日病房输液患者40人均安全撤至目的地,无踩踏伤发生。(2)PICU患者4人,途中无窒息、抽搐及其他意外事件发生。(3)无陪伴新生儿患者20人,转移至门诊广场一人一小床,衣被与平时相同,遮阳伞避光,多数患儿出现发热,转移至门诊一楼室内后发热全部缓解。(4)2例呼吸功能障碍及衰竭新生儿,转移后死亡。(5)婴儿氧舱治疗患者安全转移,震后对患儿进行电话回访,患儿安好无恙。(6)对转移的患者进行了分类处理,对留院的危重及普儿患者迅速恢复了治疗,为门诊急诊患者提供了门诊服务窗口,为接收震伤患者预留了医护人员。

     7  讨论

    7.1  科学系统的应急安全管理是本次震灾患者成功转移的保证  2005年,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编制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手册》,对各种突发事件均制定了应急预案,科室成立了安全管理小组,结合专业特点补充应急细节,明确责任区域及应急防范内容和方法,保卫科等院职能部门定期督导、考核、巡查确保预案落实及安全通道畅通。科室定期组织学习使职工熟悉转运疏散的路径及避险常识,增强应变能力。

    7.2  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体现  灾难发生时我科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工作岗位,沉着应对,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紧急转移处理,多次出入楼区转移患者等灾害应急行为,充分体现了我科医护队伍是一支具备了高度责任心、良好职业素质、正确的避险常识和灾难处理技能的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

    7.3  灾害事故救援是一个紧急系统工作,事前应有预案  经过5.12,提出以下修改点:(1)《应急管理手册》中的人员召集方式“电话通知到岗”修改为:重大灾害发生时,所有职工“自动到岗”参加救灾工作。(2)新生儿病区是儿科的特别区域,没有家长陪伴,灾害转移时,工作人员如多次往返进出危险区域转移患者会增加伤亡危险,故在《预案》中重新调整新生病区救灾应急人员,保证一次将全部患者转移。(3)小氧气钢瓶供氧和便携式简易呼吸机应作为转移呼衰患者的必备设备纳入《预案》。文献报道长途转运危重患者时,建议使用小氧气钢瓶供氧和便携式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1,2]。震灾时,我科2例重症新生儿转移后死亡,提示呼吸功能障碍和衰竭新生儿灾时转移风险较大,其转移时设备设施的准备及转移时机的把握值得探索和总结。(4)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不同于普通人群,疏散转移后还有继续治疗的问题。同时往往一次大灾后必然存在医疗需求的大变化,作为医院必须除了考虑灾难发生时住院及门诊患者的安全疏散转移外,还必须进行转移出来患者的后继治疗、门急诊患者的继续接待、灾难引发的伤员的收治以及灾难期间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疏散转移后继工作需在《预案》中作出详细的预计和安排。而这部分内容在5.12特大震灾发后显然不太全面和翔实。(5)新生儿为一特殊患者群,灾时转移应给予特殊安排。

【参考文献】
  1 高歌.海啸中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66-267.

2 曹文媚,王申.对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供氧装置的探讨.天津护理,1998,6(5):201-203.

(本文编辑:林剑雷)


作者单位:621000 四川,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通讯作者)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