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第7卷第3期

心肺复苏238例回顾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心肺复苏。成活率对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238例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病因主要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创伤、电击伤、溺水、中毒、药物过敏、窒息、呼吸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其中发生在院外者多病因不明。将238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组,在院外或120转运过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肺复苏;心搏骤停;成功率;成活率

对本院2002年1月~2008年1月238例心搏、呼吸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38例患者中男130例,女108例,年龄24~86岁,平均(65.2±11.38)岁;病因主要为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创伤、电击伤、溺水、中毒、药物过敏、窒息、呼吸疾病、电解质紊乱等,其中发生在院外者多病因不明。排除慢性疾病终末期及预期死亡的恶性肿瘤患者。将238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组,在院外或“120”转运过程中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并立即行CPR的29例为A组;院外发生心搏、呼吸骤停未立即进行CPR或15min后行CPR的161例为B组;院内发生心搏、呼吸骤停并立即行CPR的48例为C组。

    1.2  心搏骤停诊断标准  患者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并经心电图证实(心室纤颤、无脉搏性电活动、心脏停搏)[1],“第一目击者”可通过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青紫等判断[2]。

    1.3  抢救方法  立刻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等各种复苏药物。头部低温、脱水、糖皮质激素、高压氧疗等各种心肺脑复苏方法,同时治疗原发病。

    1.4  CPR成功标准  心跳恢复;面、唇由发绀转为红润;出现自主呼吸或机械通气下心跳恢复正常,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0.95;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或眼球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CPR成功率、24 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比较结果,见表1。A、C组CPR成功率均显著高于B组,且C组明显高于A组;A、C组24 h存活率及存活出院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三组患者CPR成功率、24 h存活率和存活出院率比较注:与A组比较,aP<0.05;与B组比较,bP<0.05

    3  讨论

    由于心搏、呼吸骤停4~6 min后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1],故必须在心跳停止后4~5 min内进行有效的CPR,恢复脑细胞的氧供,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对于发生于院外的心搏骤停患者,急救人员能否在发病现场迅速准确判断、紧急抢救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要求现场急救人员有较高的急救专业水平,掌握标准的复苏急救措施,在5 min的急救黄金时间内建立有效的急救平台。

    现场进行及时有效的CPR是急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心搏、呼吸骤停后,复苏开始的时间是决定复苏能否成功的关键。2000年国际CPR指南强化了生存链的概念,成人的生存链是由“四早”组成,即早进入急救系统、早初级CPR、早除颤、早高级CPR[3]。如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生存的机会都会减少,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规范的人工CPR,早期单独胸外按压更为重要。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CPR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一步强调了有效不间断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在心搏骤停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此时心脏内有氧合的血,即使出现心室纤颤也会在几秒内恢复正常,且胸外按压及其后的胸廓回弹有助于肺通气[4]。

    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心搏、呼吸骤停发生时,立即给予CPR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说明及早进行CPR的重要性。B组较A组心搏、呼吸骤停者多几倍,说明许多心搏、呼吸骤停者发病时没有他人帮助,这表示掌握标准的复苏急救措施的人很少,如果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大众进行标准的复苏急救措施的培训,减少院外心搏、呼吸骤停发生时无人救助的比例,就可有效提高CPR的成功率、24 h生存率及存活出院率。A组与C组CPR成功率有差异是因为没有做到“四早”中的早除颤、早高级CPR及急救人员操作的标准化。

    “120”急救人员是对院外心搏、呼吸骤停者实施急救复苏的主要人员,经过多年的建设,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启动时间和反应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5]。但到达现场的时间仍在10 min以上,如在15 min内未予CPR,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乎无存活[6]。

    总之,心搏、呼吸骤停抢救的关键是CPR开始的时间。必须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识,加强对CPR知识和技术的普及,使心搏、呼吸骤停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基本生命支持。在此基础上普及加强院外、院内标准化的训练,是提高CPR成功率和存活率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 邵考珙.现代急诊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5.

3 沈洪,朱志宏.《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17)——科学的急救方法与生存改善.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7):443-445.

4 Weil MH,Rackow EC,Trevino R,et al.Difference in acid base state between venous and arterial blood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N Engl J Med,1986,315(3):153-156.

5 贾立如,贾磊.县级医院危重患者院前急救探讨.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2):106.

6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1-1313.

(本文编辑:江 宇)


作者单位:621100 四川,绵阳市三台县人民医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