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0年第8卷第6期

基层急救站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指导自救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重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其中绝大多数AMI猝死发生在院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指导自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中常见的急重症,发病急、死亡率高,其中绝大多数AMI猝死发生在院外。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1 临床表现

  易患人群多有高血压病史,近半数患者有心绞痛,其次吸烟、肥胖、糖尿病人;发病多在春、冬季节;常在安静与睡眠时发病,部分病人则发病于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在饱食脂肪餐之后。

  1.1 症状 突然持续剧烈胸痛,或平时有心绞痛症状,但近数周内发作次数较前频繁,疼痛程度剧增,时间延长,伴周身冷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剧烈胸痛是AMI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胸痛的特点:(1)胸痛部位:典型部位在胸部正中稍下方,或者在心前区,疼痛范围也较心绞痛广泛。(2)胸痛程度:异常剧烈,难以忍受,胸痛呈压榨、窒息、撕裂样或绞痛。(3)胸痛持续时间:一般为2天左右。(4)胸痛向周围放射:常放射到左上肢、左肩、左颈部。(5)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

  1.2 体征 体格检查多发现心脏异常,如心律失常、新出现的杂音和(或)第三或第四心音,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相关休征。

  2 AMI心电图改变

  院前急救现场条件受限,无法进行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心电图检查结论成为AMI院前评估的主要客观依据。要求数分钟内完成心电图的检查及分析。 AMI按其心室壁总损范围可分为穿壁性、心内膜性及灶性3种,大多数为穿壁性。

  2.1 穿壁性AMI (1)中央坏死区:坏死区波形主要看QRS波,病理性Q波或QS波,从无到有或由浅变深。(2)损伤区:心电图出现朝向心外膜面的导联ST段抬高。ST改变最早期可表现T波起始部的钝角消失,即T波起始部角度拉直。以后ST段斜行抬高,抬高到一定程度时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凸面向上,持续数日至数周逐渐下降,恢复正常。(3)缺血区:AMI早期,其T波向量背向心内膜而朝向心外膜,因而早期表现T波直立、高尖,逐渐发展,坏死区和缺血区逐渐由心内膜穿透心外膜时,T波幅度逐渐下降,变为倒置,逐渐加深。倒置的T波两肢对称,底端尖顶样,呈典型的“冠状T波”改变。以后T波逐渐变浅,大多数在数日内恢复正常。

  2.2 心内膜下AMI 心电图不出现异常Q波或QS波,但出现上述ST段及T波的演进性改变。

  2.3 AMI的定位诊断 AMI的定位主要依据异常Q波或QS波出现的导联判定。前间壁V1、V2(V3)导联;前壁V3、V4(V5)导联;下壁Ⅱ、Ⅲ、aVF导联;侧壁Ⅰ、aVL、V5、V6导联;后壁 V7、V8导联可出现相关心电图改变。

  3 院前评估

  院前评估要抓住本病最突出的特点,骤然发病,剧烈胸痛。疼痛的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更严重更持久,休息及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出冷汗、恐惧、有濒死感,低血压和休克。院前评估时注意胸痛和疼痛部位的差异性,如有些老年糖尿病人无明显胸痛表现。下壁AMI病人多表现为上腹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发生在头颈部、咽喉、下颌处。也有以其他症状为首发症状掩盖胸痛,如突然出现的心力衰竭、晕厥、血压下降。脑血管意外和AMI有时可互为因果或同时并存。所以遇45岁以上突然出现不明原因休克、急性左心衰竭,或原有高血压急剧下降,伴冷汗者,有胸痛或无胸痛,均应考虑AMI可能,及时结合心电图进行评估。

  4 AMI的院前急救处理流程

  4.1 指导自救 120调度中心在接到求助电话后,对疑似AMI的病人,立即指导自救,安静平卧,不允许离床,若倒地上,应就地平卧,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指导含服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嚼服阿司匹林300mg。

  4.2现场控制 AMI起病急、病情重,患者及家属都焦躁不安,围观人群多,救护过程暴露,不利施救。因此,要安慰家属,疏散人群,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保持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整个救护过程,动作轻、稳、准、快,多用非语言交流手段。绝不能由于自己的负性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情绪。

  4.3 吸氧 常规给氧,氧浓度控制在2~4L/min。采取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4.4 迅速体检、查心电图 及时评估AMI及心律失常情况。

  4.5 尽早应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有降低左室前负荷的作用,可明显扩张心外膜血管,对痉挛状态的冠状动脉血管及侧支血管也有明显扩张作用。用法:硝酸甘油0.3~0.6mg,立即舌下含服,几分钟后疼痛不缓解可重复1次。建立静脉通道静滴,硝酸甘油5μg/min,每5~10min增加5~10μ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30μg/min。如病人出现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需慎用或停用硝酸甘油。

  4.6 抗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首选利多卡因,先肌肉注射100mg(急救现场紧张静脉注射可能短时间内有困难),再以100mg静脉注射。AMI伴有心动过缓,心输出量下降及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时,应用阿托品。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每5min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2mg。阿托品也可用于下壁AMI合并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美托洛尔: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观察10min后,如无心功能恶化、严重窦性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反应,再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mg,短期内可用到15mg。美托洛尔除了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外,还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增加膜稳定性,提高心肌细胞的兴奋阈和室颤阈,降低AMI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

  4.7 镇静止痛 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能加重病情,诱发休克。可用吗啡5~10mg皮下注射。应注意,呼吸在12次/min以下切勿使用,或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

  4.8 应用升压药 收缩压低于90mmHg,患者大汗淋漓,脉搏细弱,说明有休克,可用多巴胺20~40mg于250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4.9 电击除颤 AMI发生后1~2h内死亡的患者多死于心室颤动,及时给予直流电除颤可有效终止心室颤动[3]。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把电击除颤作为心搏骤停复苏最有效的手段[4]。一旦患者出现心室纤颤心脏骤停,要及时果断的除颤,采用双相非同步直流电除颤,选择合适的能量,120~150~200J,争取一次除颤成功。注意,开启除颤监护仪,要先走纸记录心律失常的原始波形再行除颤,为院前急救提供法律和学术的证据。如果未记录复律前的心律失常波形,将造成病案记录不完整,临床资料的学术价值下降,如果一旦出现医疗法律诉讼,院前急救医生将会陷于被动的地位。

  4.10 心肺复苏 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立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进行心肺复苏。原则上现场急救,待病情平稳后,转送医院。

  4.11 转运途中注意事项 (1)搬运患者,应使担架保持相应水平位,非上下楼梯或上下救护车时,勿大起大落,以免患者恐惧加重心理负担。(2)保持患者平卧,心功能不全者可半卧位,安静休息。(3)全程心电监护和生命体征的观测。(4)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疗。(5)维持静脉通道和不间断的药物治疗。(6)重视倾听患者的主诉,随时调整用药和解决患者的需要,直至将患者安全转送到医院。

【参考文献】
    1 孙刚,吴丽娥,李倩影,等.急性心血管事件院前急救的应急策略及流程探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21(6):343.

  2 曲秀芬,黄永麟,纪树彦,等.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临床心电学杂志,1995,4(4):168.

  3 李玉杰.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新医学,2008,39(11):745.

  4 蒋健.2000国际复苏指南内容的变更与思考.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6):366.

  

作者: 杨诗程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