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推拿疗法杂志第二卷第三期理论综述

脊柱推拿疗法之系统观概述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现代系统论观点,分析提出了脊柱推拿疗法的系统调节作用原理,并概述了其应用情况。【关键词】脊柱推拿疗法系统调节作用原理临床应用ThesystemviewofthespinalcolumnmassotherapysaysallWangYong-quanSubsidiaryhospitalinuniversityinmedicineinChinesemedicinei......

点击显示 收起

【摘  要】  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和现代系统论观点,分析提出了脊柱推拿疗法的系统调节作用原理,并概述了其应用情况。
【关键词】  脊柱推拿疗法  系统调节  作用原理  临床应用
The system view of the spinal column massotherapy says all
Wang Yong-quan
Subsidiary hospital in university in 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 in Shandong  (250011)
【Abstract】  Learn the idea of the whole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to talk about the standpoint with the modern system, the analysis put forward the system of the spinal column massotherapy regulates the function principle, and said its applied circumstance all.
【Key words】  Spinal column  Massotherapy  The system regulates  Function principle  Clinical application

    脊柱推拿源于传统中医推拿,属祖国医学的外治法范畴。近年来,随着脊柱相关疾病研究地不断深入,脊柱推拿疗法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众多学者从基础、临床角度,运用现代科学的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不能脱离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而孤立地加以研究[1]。本文拟从中医学思想方法角度,就脊柱推拿疗法的系统观略加探讨,俾有助于对其进行全面地了解。
1  系统思想是中医学的精髓并指导一切治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因而整体观念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特征。由此创立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无不贯穿着这一思想。现代医学的发展,也使人们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高度开放系统,生命无时无刻不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以维持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这种由物质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组成的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即是系统。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典型的系统,其健康与疾病过程遵循着系统的规律[2]。要考察和控制疾病必须研究揭示这些规律。因此,其治疗手段就应采取系统调节的方式。所谓系统调节,即调节机体相关要素间的关系,使之协调平衡,恢复维持最佳状态,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不是祛除或增添某种成分。即其治疗是以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为前提。
脊柱推拿疗法,是以手法在脊柱相应部位操作,纠正脊椎节的相对不平衡状态,进而改善有关病理变化恢复健康。尽管这一疗法在目前的名称不一,如治脊疗法、整脊疗法、按脊疗法等等,但其实质是相同的。其治疗机制,现代医学多从解剖学、神经学、生物力学,或生化、生理方面给予阐释,认为手法可纠正脊柱小关节解剖位置异常,减轻对脊神经根的刺激压迫,改善脊柱的力学平衡,或通过神经反射调整内脏功能,甚至影响某些内源性物质的生成含量等等[3]。概括来讲,即从物质、信息、能量三方面展开对其作用原理的研究。这一点在深化机理的认识上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回到整体观的大前提下,再考察其手法的作用原理,便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  脊柱推拿疗法的系统调节方式
    系统调节是中医治疗的特有方式,贯穿在理、法、方、药(术)等各个步骤中。有学者用“同声相和”来阐述推拿的哲学意义[4]。其实质是以治疗手段调动机体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推动疾病向愈,达到治病养生目的。这一思想完全符合现代系统论关于治疗的要求。脊柱推拿疗法的系统调节可以四种方式进行。
2.1  整体调节这是在系统论整体观指导下的治疗方式,即在系统的整体层次上着手调理机体状态。人是生物、社会和心理三方面属性的统一体,无论健康或疾病都是人体整体性变化的表现。奠基中医理论核心的脏腑学说,其脏腑所反映的功能就是人整体水平的功能,不能从整体中分割出来。脏腑居于内,还通过经络气血外络肢节等,维系生命机能正常运转。脊柱部位是督脉循行线路,督脉统帅全身阳气。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之所以通体能温,由于阳气;人之所以有活力,由于阳气;五官五脏之所以变化无穷,亦无不由于阳气。可见督脉所督之阳气对生命具有决定意义。中医理论还认为“脊中骨节督所辖”,“督脉生病,治在骨上”(《素问·骨空论》),进一步明确了在治疗督脉所致脏腑疾病时要调理脊椎骨节以通督脉,这便是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环节,在整体上治疗。而不是见肝之病只治肝,见胃之病只治胃。钱学森教授亦指出经络是整体的效果,不是局部效果。由此表明通过经络激发的是整体的效应。按照现代医学理论脊椎管内容纳着属中枢神经的脊髓,脊髓发出脊神经由椎间孔穿出至相应脏腑器官组织而支配其功能。如果脊椎骨节失去正常状态,影响神经功能而引发相关疾病。所以整复脊椎关节的位移,正是抓住了治疗疾病的关键。此外,从整脊推拿的手法组合及施术程序,亦可体现出整体性。因为不同手法的力度有大小部位有浅深,手法动作有动静之分,合理配伍可以作用到不同层次的结构,施术程序讲究轻重缓急配合,可以促进整体功能的恢复。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综合调治,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实际上中医学诸多的辨证治疗模式,如三焦辨证、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等,均是整体调节模式在具体治疗中的很好体现,脊柱推拿亦是如此。西医学的脊神经分区支配器官组织生理活动的理论亦与此十分相近。
2.2  阴阳调节  即矛盾双方的调节,基于系统论的联系性原理。阴阳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人是阴阳双方的统一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就是指健康、疾病取决于阴阳双方的联系,其治疗原则就可以从阴治阳、从阳治阴或阴阳兼调。脊柱推拿疗法,重在脊椎部位施行手法,但可调治腹部内里之疾。腹为阴背属阳,其治即从阳治阴,从结构与功能关系方面看结构属阴功能属阳,通过整复脊椎关节错移,调治功能失常,又是从阴治阳。尤其在调治形体结构与功能异常方面疾病时,既要注意控制有形结构的器质性改变,又要注意其功能过程变化,并且要把实物与过程变化统一起来综合考察控制,即阴阳兼调。如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既要改变突出物的大小及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又要改善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只有兼顾二者才能获取最佳疗效。其次,疾病性质也有阴阳之分,其适用手法相应有阴阳之分,如开达发散类手法性属阳适应于阴证,抑遏收敛类手法性属阴适应于阳证。除此之外,在脊柱推拿治疗时,还须考虑环境、季节、体质等因素的影响。中医学素有“从其气则和,逆其气则病”之说,提示人体气血活动能与天时变化相适应,就能保持健康,否则便生病。因此在阴气当令的季节,便不宜进行强手法刺激的推拿治疗,以免损伤阳气。相反地,可以捏提推擦督脉部位而固护阳气。故在推拿史上有“冬不按跷”、“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之训。
2.3  功能调节  这是推拿治疗(包括脊柱推拿)最重要的作用原理之一。功能调节简言之即“调气”。中医学理论认为,气是生理活动及其过程的表现,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等。气机通畅则为健康,否则便是病,所以“百病皆生于气”。相应的治则就有行气、调气、补气等,使气机通畅正气充足。督脉统帅全身之阳气,行经背部正中。通过对脊柱部位进行不同手法操作,进一步发挥其汗、吐、下、和、温、补、通、泻的作用,达到流通气血、调和脏腑、祛除疾病的目的。系统论把人体和疾病看作一功能系统,还认为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及耗散结构,其在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建立和维持有序稳定机制,从而维持于最佳状态。其功能即为生命有序状态的表现,即“气化”,即“升降出入”,若此秩序遭破坏即为病态。治疗时就应调整其秩序恢复至最佳状态。中医学中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换言之就是物质、能量、信息的通道。督脉经气的运行,其正常的流向与交接顺序是一定的。如受某些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则为病态,如寒气凝滞、淤血阻络、骨节错缝致气机不通等。西医的解剖理论明确指出,脊柱各组成椎节按顺序排列,在颈胸腰骶各不同节段,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支配不同的组织器官,各有其结构与功能特点。如果脊椎或小关节出现错动,势必影响神经功能,即“形不正则气不通”,气不通则病。所以,施加于脊柱的手法可以有针对性的治形调气以通。如纠正T8棘突的位移,可治疗胆囊炎、痛经、心绞痛等。小儿捏脊治疗可以整体上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可见,脊柱推拿疗法的功能调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2.4  反馈调节  是指一切外来干扰(治疗因素)以机体的自组织机能为中介,通过中介状态的正或负变动,而在机体上产生相应效果。任何治疗手段均以机体自愈功能为前提,亦即通过治疗手段推动机体进行自我调节。脊柱推拿疗法同样如此。因为人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具有高度有序性,对于外部所加的干扰刺激所做的反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可将外环境来的物质、能量、信息等进行吸收、同化、放大或缩小,也可以积累固定学习相关信息形成中介或反馈,参与机体功能的调节,但这一过程或作用常呈滞后性。换言之即机体外部环境的“涨落”,能激发其内部环境的“涨落”,使机体由一种状态调整为另一种状态。生命状态的有序稳定一般认为有结构序和功能序两种,二者又是辨证统一的。保持其稳态的机制也有两种,即通过生命物质的储存和释放来实现控制,另一种是通过生命活动过程速率的增快或减弱来实现。按照中医学观点,即通过“气”与“血”的增减变化,来控制脏腑的虚与实状态变化。可以说气与血包涵着脏腑稳定的物质、能量、信息等因素,是进一步调控脏腑状态的中介环节。中医学理论把人的生命视作以五脏为中心的功能系统所主导,每一脏是一个功能单位,统帅着其相关的腑、经、窍、液、志及肢体等要素成分,五脏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协调,从而构成整体的生命运动。其功能联系方式,即五行之间的生克自动调节,实质上就是气与血 的变化。这种变化,依脏腑不同状态、外部环境不同而异。现代医学则认为人体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实现对生命有序状态的调控。无论中西医学,都重视脊背部在维持生命有序稳定中的特殊地位。督脉及背部俞穴,脊髓及神经节体表对应点,均是调整生命信息的重要部位。显然,脊柱推拿疗法的作用由此实现,其信息通道即中医学的经络,西医学的第1、2信使系统。手法的反馈调节属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因五脏功能系统所处的不同状态而异。施加于脊背部位的手法的良性信息能否为机体吸纳,进而激发机体内环境状态的涨落(如功能加强或减落),还受手法本身因素影响(如作用力大小、方向,手法节律、频率等)。总之,脊柱推拿手法的反馈调节等作用能“深透”入里进一步引发“振荡”,实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
3  脊柱推拿疗法的应用
    脊柱推拿疗法以系统调节方式作用于人体,手法作为外加的良性刺激,把有关的能量、信息等输入机体,推动其自我完善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目的。
3.1  用于保健养生  从根本上讲,生命现象遵循生、长、壮、老的自然规律。但是,这一过程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变化。每一个体从幼弱到强大,包含结构与功能的巨大变化。作为机体躯干的脊柱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中医的经络理论还是西医的神经理论,都能证明这点。因此,要进行养生保健,更离不开对脊柱的调护。脊柱推拿疗法适应于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养生保健。在青少年成长发育期,能够培补元气、平衡阴阳、通调经络,促进其心智的良好发育;在中老年时期,可壮腰健肾防止衰老。现已证明,手法可增加血液及组织中的SOD等自由基清除剂的含量[5],防止器官组织的退变。另外,脊柱推拿对于消除亚健康状态,预防疾病发生,也具有良好作用[6]。
3.2  用于疾病治疗  人体和疾病作为高级形态的系统,其内部又有不同层次的次级系统。不同次级系统间具有内在联系,这种具有不同等级秩序的立体网络式结构,对于形成和支撑人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医学将疾病分为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按照系统论观点,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取决于器官的结构也取决于其复杂的功能背景。即在每一层次上发生的功能异常,可以找到器质性疾病的根据,但同时存在着更多的功能异常的背景。鉴于脊柱在维持人体立体网络式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其发生疾病变化时,一方面表现为脊柱本身的结构性异常,又可作为“背景”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因此,脊柱推拿疗法可用于脊柱本身结构异常性疾病的治疗,又可用于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据统计约有70多种疾病与脊柱的力学平衡失衡有关[7]。
3.3  关于治脊手法  当脊椎发生损伤或相关疾病时,一般可在其相关节段出现结构异常,因而可在此处施行治脊手法纠正之。按照系统论观点,疾病是其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失调,应在整体层次上加以调整。因此,治脊手法就不应局限于局部(当然这是重要的)不仅有正骨手法,还要有理筋手法、活血手法等。有学者基于中医学整体观提出脊柱应力四边形平衡原理[8],强调指出治脊应兼顾颈、胸、腰、骶及腹部等相关部位,所以,治脊手法的应用及研究应兼顾正骨手法与理筋手法并举的原则。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病症祛除病因,标本兼顾阴阳并调。
4  结 语
    脊柱推拿疗法源于传统中医推拿,与现代医学联姻后渐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目前正处于不断深化阶段。本文依据中医学理论及现代系统论观点,对其作用原理及手法应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发展这一疗法。不当之处诚请同道指正。

参 考 文 献
[1] 沈国权.第四届全国推拿学术交流论文汇编.1995.28
[2] 祝世讷.系统中医学导论.第一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8
[3] 房  敏,等.脊柱推拿手法研究进展.《按摩与导引》,1995,(6):40
[4] 胡宜时.同声相合是推拿治疗的本质.《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3,2(1):2
[5] 李宗民,等.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患者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中医杂志》,1993,34(7):416
[6] 甘万新,等.人体亚健康症状与脊椎的关联性.《中华推拿疗法杂志》,2003,2(2):3
[7] 张长江,等.脊柱相关疾病.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
[8] 骁  勇.平行四边形为中医整脊术撑腰.《中国中医药报》,2003.6.16,(1969):7

(审稿:杨传礼  编校:轩常飞)

作者: 王永泉 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2004-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