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8期临床医学

微电极导向特发性震颤的射频治疗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丘脑Vim核中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与特发性震颤(ET)的关系,总结Vim核射频毁损(切开)术治疗ET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对33例ET行CT定位微电极导向Vim核射频,并行FAHN评分。结果Vim核中存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细胞电活动,毁损这些细胞后震颤立即消失,有效率100%。2%,震颤程度和部位改善率53。...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丘脑Vim核中神经细胞的电活动与特发性震颤(ET)的关系,总结Vim核射频毁损(切开)术治疗ET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对33例ET行CT定位微电极导向Vim核射频,并行FAHN评分。结果 Vim核中存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细胞电活动,毁损这些细胞后震颤立即消失,有效率100%。整体评分改善率60.2%,震颤程度和部位改善率53.1%,特殊动作和功能改善率51.6%,功能残疾改善率76.2%。暂时性并发症15例,3~36个月随访疗效稳定。结论 丘脑Vim核中存在与ET密切相关的细胞,射频毁损Vim核是治疗ET安全有效措施。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微电极导向 丘脑切开术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又叫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或良性震颤,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较慢,以前对它不太重视,认识也较少。它其实是一种较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工作、学习和生活,主要表现是执行动作时出现震颤或节律性不自主运动,多累及上肢、下颌、头部及声音,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60%有家族史。临床治疗一般用心得安、扑痫酮,但是部分病人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或者副反应太重无法坚持服药。2000年10月~2003年9月本所采用微电极导向丘脑切开术治疗该病33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9例,女14例;年龄22~76岁,平均53.1±9.3岁;病史6~32年,平均17.9±8.6年。术前心肺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17例脑电图广泛轻度异常,10例轻度脑萎缩。主要临床表现是执行动作时震颤,症状严重,16例药物无效,13例曾经服心得安或扑痫酮有效,但是逐渐无效,2例仅服心得安有效,却引哮喘发作,2例仅服扑痫酮有效,但严重嗜睡。11例曾饮酒有效,9例后来伴有帕金森病,13例有家族史。

1.2 术前评估 33例患者术前采用了FAHN评分法 [1] 定量评估,其中双上肢震颤28例,头颈部震颤8例,声音震颤5例,书写震颤3例,下肢震颤2例,多数患者合并有两种或三种震颤,大部分病人优势半球对侧肢体症状稍明显。待手术侧整体评分为69.6±21.5,震颤程度和部位评分17.7±6.3,特殊动作和功能评分27.9±10.5,功能残疾评分24.3±9.2。

1.3 手术方法 患者先戴立体定向头架,行头部螺旋CT薄层扫描,分别用电脑和人工计算出丘脑Vim核三维靶点坐标。局麻下在症状严重肢体对侧额顶切口钻孔,采用美国FHC微电极记录仪,用高阻抗金属电极记录手术靶点区域细胞外放电信号,找到“震颤”细胞,用德国的N50射频仪进行电阻抗、电刺激及可逆毁损等环节再次确认靶点。反复检查运动、感觉及语言无异常后进行射频热凝毁损,毁损时间30~60s,毁损温度60℃~75℃。

2 结果

2.1 术中表现 术中患者尽可能将肢体放在容易震颤的姿势,任其抖动(伸肌和屈肌交替收缩,5~7Hz),微电极可记录到丘脑Vim核有5~7Hz与之同步的簇状放电,该细胞称为“震颤细胞”。根据可记录到簇状放电的距离判断微电极是否通过Vim核最佳位置,作相应调整。并且用电阻抗、电刺激、45℃可逆毁损观察和确认靶点。21例微电极针道数为2个(或大于2个)才找到较佳位置;14例置入毁损电极就可明显减轻症状;射频毁损完成后所有患者手术对侧震颤完全或基本消失。

2.2 术后观察 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震颤控制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第2~3天有8例对侧肢体肌力减退,2例辨距不良,5例呃逆,2例伴有小便失禁,术后1~3周全部恢复。震颤控制好,持物、系鞋带、写字等动作完成较好,治愈29例,好转4例。术后3~36个月追踪观察所有患者疗效稳定,无复发。

2.3 术后评估 采用FAHN评分统计,3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对侧肢体震颤全部或基本消失,同侧震颤改善1例;8例头颈部震颤改善4例;5例声音震颤改善3例。术后1周手术对侧整体评分为27.3±12.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善率60.8%,其中震颤程度和部位评分8.4±4.4,特殊动作和功能评分13.5±4.2,功能残疾评分5.8±4.0,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改善率分别为53.1%、51.6%和76.2%,与李建宇 [2] 等报道接近。

3 讨论

许多ET患者起病较早,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有的出现抑郁症状,有的伴发帕金森病,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无效,部分患者服药副反应严重,手术是其最后的也是很好治疗手段。

3.1 手术原理 丘脑Vim核有2个环路,基底节—丘脑—皮质运动环路和丘脑腹外侧核前部—苍白球—附加运动区。第二条通路中有来自对侧小脑齿状核的纤维通过丘脑腹外侧中间核,达到皮质运动区,术中微电极记录到Vim核中“震颤细胞”,手术毁损了“震颤细胞”即阻断该震颤的通路。

3.2 手术适应证 并不是所有ET都必须手术治疗,也不是都能接受手术,要掌握适应证。(1)要经系统的心得安和(或)扑痫酮治疗,并且一直无效或后来无效,或者有严重的副反应。(2)后期伴发帕金森病,症状较重,或对抗帕金森病药物有严重副反应可以同时治疗。(3)症状明显影响其 工作、生活与心理状态。(4)无其他严重躯体疾病,尤其无严重脑萎缩。

3.3 手术并发症 由于丘脑Vim核外侧紧靠内囊后肢,后方是感觉丘脑,容易出现对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声音降低,以及眼睛辨距障碍,部分病人还出现呃逆。考虑与术后脑水肿有关,一般1~3周恢复正常。个别病人出现脑出血,对术中针道数多、术后对侧肢体肌力明显降低或者有神智改变应CT检查。

3.4 术中注意事项 (1)由于术中患者是清醒的,容易因对手术恐惧使血压明显上升,要监测和控制好血压。(2)既要调整好微电极的方向,使其通过Vim核较中心位置,又要尽量减少针道数,防止增加出血的可能,可以结合CT或MRI、三脑室大小、电阻抗以及电刺激表现来实现。(3)头部要稍抬高,使钻孔处于较高位,减少脑脊液流失,防止靶点移位。

ET的微电极导向Vim核射频治疗虽然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但总的来说是较安全的、疗效很好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Fahn S,Tolosa E ed,Marin C.Clinical rating scale for tremor.In:JankovicJ,Tolosa E ed.Parkinson’s disease and movement disorders.2nd ed.Baltimore:Wil liams&Wilkins,1993,271-280.

2 李建宇.中国医学科学院报,2003,25(2):207-209.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脑科医院功能性神经外科研究所 

作者: 匡卫平 黄红星 曾其昌 邹叔骋 李波 2005-5-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