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3期病历报告

脾原发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遇到原发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并巨脾,现报告如下。切面为海绵状大小不等的空泡腔,部分有清液,部分充细腻透明的凝固物,部分空虚。镜下:主要有被覆内皮细胞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腔内部分空虚,部分内充淡染的蛋白性物。其次见纤维组织及残余萎缩的脾红髓组织,纤维组织内见散在的淋巴细胞,残余脾组织中......

点击显示 收起

  脾原发性肿瘤罕见,尤其引起巨脾症者更属罕见。我院遇到原发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1例,并巨脾,
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7岁,农民,于1986年1月25日因左上腹肿块2年入我院内科治疗。患者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上腹有一较大的肿块,硬、光滑,可稍活动,无疼痛,未就诊。肿块缓慢增大,并间歇性隐痛。1月前开始左上腹疼痛加重,呈持续性,并感到乏力,但无发冷发热,无出血倾向。以脾大待诊入院。以往无肝病史及其它传染病史。体查:体温36℃,心率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体重45kg,身高160cm。消瘦,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黄染及色素沉着,浅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阳性发现,脾高度肿大,表面不平,质较硬,无压痛,无囊性感,可稍活动。B型超声波检查:肝、胆未见异常,脾肿大至脐下。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3.4×10 12  /L,白细胞6.3×10 9 /L。分类:中性白细胞62%,淋巴细胞37%,单核细胞1%,血小板计数100×10 9 /L,血浆蛋白:血清蛋白总量66g/L,白蛋白38g/L,球蛋白28g/L,抗链球菌溶血素试验400U以下。骨髓涂片:细胞分类正常,未发现异常细胞。而从流行病学特点,本地区无疟疾、黑热病的流行,以巨脾待查,脾肿瘤转外科脾切除。病理检查:完整脾,重1950g,被膜完整,厚于正常,表面见弥漫性突起的大小不等的囊泡。切面为海绵状大小不等的空泡腔,部分有清液,部分充细腻透明的凝固物,部分空虚。镜下:主要有被覆内皮细胞囊性扩张的淋巴管构成,腔内部分空虚,部分内充淡染的蛋白性物。其次见纤维组织及残余萎缩的脾红髓组织,纤维组织内见散在的淋巴细胞,残余脾组织中亦见扩张的淋巴管,见图1、图2。病理诊断:脾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患者术后情况良好 [1]  。

    图1 脾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示多囊泡略

    图2 示囊性扩张的淋巴管、萎缩的脾组织 略
    
  2 讨论

  脾的原发性肿瘤甚罕见,张文智氏复习国内文献至1982年共37例,(16例良性,21例恶性)。以后除张氏报道的37例外,夏文魁氏报道的2例,合计39例外,笔者未见其他报道。

    原发性脾的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居先。良性肿瘤则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来源于其他组织的极少见。

    一般认为脾淋巴管瘤是在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的基础上发生的,加上阻塞,淋巴液淤积,使被膜下小梁及小动脉周围的淋巴管腔不断扩张而形成。长期淤积于囊内的淋巴液,其内的蛋白性等物质,可凝结干涸,形成细腻透明的 凝固物。肉眼上脾淋巴管可分为结节型和弥漫型,而弥漫型囊性海绵状淋巴管瘤由于广泛的淋巴管囊性扩张,则易引起巨脾症 [2~4]  。

  参考文献

     1 河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120.

    2 武汉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中山医学院病理解剖教研室.外科病理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3 沈丹华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八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775.

    4 朱雄增.中华外科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9.

  作者单位:734000甘肃省张掖(地区)人民医院病理科

作者: 罗荣 2005-5-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