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7期病历报告

先天性阴道斜隔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附件区(-),子宫右侧扪及一约6cm×7cm×8cm的肿物,压痛明显,右侧阴道壁有一条索状囊肿。阴道侧壁囊肿,右肾缺如。局部消毒在右阴道壁囊肿的下部穿刺,抽出柏油样血。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Ⅰ型)。...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者17岁,因痛经2年,加重2 + 月入院。2年前月经初潮,经量不多,经期右下腹痛,并渐加重。近2月行经时右下腹疼痛难忍,月经间期亦感右下腹痛,曾在当地按“阑尾炎”予以抗炎治疗无效。查体:T36.7℃,BP16/10kPa,外观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腹软,下腹耻上偏右侧扪及一肿物,略活动、压痛明显。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左附件区(-),子宫右侧扪及一约6cm×7cm×8cm的肿物,压痛明显,右侧阴道壁有一条索状囊肿。B超检查:双子宫?阴道侧壁囊肿,右肾缺如。局部消毒在右阴道壁囊肿的下部穿刺,抽出柏油样血。诊断:先天性阴道斜隔(Ⅰ型)。遂行阴道斜隔切除术。由穿刺点定位,暴露宫颈上1cm,下至斜隔附着处,菱形切除斜隔,引出陈旧血约400ml,残端肠线缝合止血,油纱条压迫48h。抗生素预防感染,坐浴7天。术后腹痛即刻缓解。再次月经来潮后,经血引流通畅,痛经消失。

  2 讨论

  先天性阴道斜隔多伴双宫体、宫颈,隔膜源于两宫颈间,斜行附于一侧阴道壁。常伴同侧泌尿系发育异常。病因尚不明,可能是副中肾管向下延伸未达泌尿生殖窦形成一盲端。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Ⅰ型无孔斜隔,Ⅱ型有孔斜隔,Ⅲ型无孔斜隔合并宫颈瘘管。发病年龄较轻,月经周期正常,均有痛经,以Ⅰ型最重、Ⅱ型及Ⅲ型阴道壁或侧穹窿囊肿张力较小,可有经间期阴道少量褐色分泌物及陈旧血,合并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阴道斜隔临床上较少见,B超检查可初步诊断,阴道侧壁囊肿穿刺抽出陈旧血即可确诊,治疗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单位:253200山东省夏津人民医院

作者: 吴冬梅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