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19期论著

肺炎Ⅱ号方治疗SARS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肺炎Ⅱ号方对SA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SA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肺炎Ⅱ号方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体征、退热天数、肺部炎症吸收、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肺炎Ⅱ号方对SA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1例SA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肺炎Ⅱ号方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症状、体征、退热天数、肺部炎症吸收、血氧饱和度等方面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退热、促进肺部炎症吸收、提高血氧饱和度方面有较好作用,虽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其退热天数、肺部炎症吸收天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肺炎Ⅱ号方与西药同用治疗SARS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by Fei YanⅡHao Fang
     
  Zhang Aimin,Xu Guohong,Tan Xinghua
    
  The8rd Hospital of Guangzhou,Guangzhou51006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 effect of Fei YanⅡHao Fang in treating severe acute respiratoˉry syndrome(SARS).Methods 101SAR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2groups:the treating group(n=56)and the control group(n=46).The treating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d Fei YanⅡHao Fang,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treated by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Observing the change of clinic symptoms,the chest film,T-lymphocyte subsets,the oxygen saturation about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 treating group showed better effec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improving clinical symptoms,promoting the abˉsorption of inflammation in lung,increased oxygen saturation.Conclusion The Fei YanⅡHao Fang has good effect in treating SARS when use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Key words Fei YanⅡHao Fang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ˉdrome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统病,俗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1]  。2002年11月首先在广州地区暴发,2004年在广州和北京均有散发。本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干咳、少痰、气促,X线表现以肺部渗出性炎症病变为主,部分患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2]  。我院作为收治SARS的主要定点医院,2003年共收治了400余例SARS病人。部分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肺炎Ⅱ号方协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2003年1月12日~6月11日在我院住院的SARS患者,全部病例都达到了2003年5月4日卫生部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3]  。并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1.2 一般资料 本试验临床入选病例共101例,其中男55例,女4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3岁。采用随机单盲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平均年龄38.16岁(18~71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2例,女23例,平均年龄37.95岁(18~7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实验用药 本实验用药系根据温病学理论,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宣肺化痰解表治则,由藿朴夏苓汤加减而成。方由桔梗12g,紫苑12g,北杏10g,花粉15g,竹茹15g,浙贝15g,青蒿10g (后下)  ,板兰根15g,甘草3g,牛蒡子15g,黄芩15g,藿香10g,组成,水煎剂。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基础治疗 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均给予一般性治疗、给氧治疗、营养支持治疗和抗炎、抗病毒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和病程进展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2.1.2 中药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肺炎Ⅱ号方,并根据病情轻重随症加减:咳嗽重者加桑白皮、炙枇杷叶、百部;高热者加栀子、蝉蜕、知母、寒水石;躁狂者加羚羊角粉、琥珀粉、珍珠母、钩藤;头身困痛者加羌活、忍冬藤、薏苡仁、苍术;口干、口渴重者加麦冬、北沙参、石斛;便干者加大黄、虎杖;苔腻、胸闷、纳呆者加佩兰、焦三仙;情志不调,抑郁者加柴胡、枳壳、香附、竹茹。常规方法煎煮,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续使用20天,病重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2.2 观察方法 连续观察,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和体征变化,如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气短、呼吸急促、乏力、汗出、咽痛、口渴等。每天1次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度,每3天1次记录患者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气分析。每天复查胸片,观察肺部炎症吸收情况。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2.3 疗效判断 治愈:发热消退,主要临床症状改善,肺部炎症完全吸收。好转:发热消退,主要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未愈:仍有发热,主要临床症状无改善,肺部炎症无明显吸收。无效:发热及主要临床症状加重,肺部炎症扩散,或患者死亡。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和t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43例(76.8%),好转10例(17.9%),未愈及因故转出2例(3.6%),死亡1例(1.8%),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治愈29例(64.48%),好转11例(24.4%),未愈及因故转出4例(8.9%),死亡1例(2.2%),总有效率88.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 (略)
    
  3.2 两组患者平均退热天数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平均体温(38.9±0.62)℃,对照组为(39.1±0.66)℃,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退热天数(3.0±1.2)天,对照组为(5.7±2.1)天,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快,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大多使用了激素,有迅速退热作用,但治疗组退热更为平稳(表2)。

    表2 两组患者平均退热天数比较 (略)
   
    3.3 两组患者平均肺部炎症吸收天数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肺部炎症单叶病变6例(10.7%),多叶50例(89.3%),对照组单叶病变6例(13.3%),多叶39例(86.7%)。治疗2周后,治疗组肺部炎症完全吸收42例(82.4%),不完全吸收6例(13.3%),2例(4.4%)无变化;对照组完全吸收30例(66.7%),不完全吸收10例(22.2%),4例(8.9%)无变化。治疗组完全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

    3.4 两组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天数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5.6±4.4)%和(85.4±4.2)%,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上升,其中治疗组上升较快,治疗组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为(5.5±1.9)天,对照组为(8.4±3.0)天,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3)。

    3.5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服中药后未发现不良反应。

  表3 两组患者平均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天数比较 (略)
     
    4 讨论

  中医历代医籍中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名,但是对于传染性极强的致病因素,中医称为“疫疠”或“温疫”。“温疫”的发生和流行与自然界的气候异常变化和环境卫生条件密切相关。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感染由来已久,对于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肯定,尤其对于同属于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来势凶险,进展迅速,符合《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中所载“风温肺热病”发病特点。非典初期、中期,疫毒入于口鼻,鼻通于肺,口通于胃,致太阴、阳明受邪,卫气同病;非典极期,以高热不退,喘促、昏迷、虚脱为特征,是瘟疫热毒壅盛,气虚两伤,内闭外脱的集中表现。肺部病理和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实变,提示疫毒已入营血,肺受火灼,其脏被“熔”;多数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升高,少数病人血清白蛋白降低,表明肝受火迫,“木遇之而焚
”。早期患者以疫毒袭肺,内热炽盛,肺失宣降为主,治疗要清肺解毒,宣降肺气。中期患者以疫毒壅肺,痰瘀血热,气机不畅为主。晚期患者以疫毒蕴久,气耗津伤,内闭外脱为主,治疗当以清肺解毒,益气固脱,养阴通闭。

    肺炎Ⅱ号方即是根据上述观点,结合温病学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采用清热解毒祛湿,宣肺化痰解表治则,由藿朴复苓汤加减而成。方由桔梗12g,紫菀12g,北杏10g,花粉15g,浙贝15g,青蒿10g (后下)  ,板兰根15g,甘草3g,牛子15g,黄芩15g,藿香10g,组成。方中黄芩、板兰根、青蒿、花粉、竹茹、藿香清热解毒祛湿,桔梗、紫菀、北杏、浙贝、牛子宣肺化痰解表。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退热迅速、平稳,且在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纠正低氧血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可见肺炎Ⅱ号方在SARS早、中期与西药同时使用,可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明显减轻患者中毒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病程,提高临床疗效。上述作用可能与肺炎Ⅱ号方在病毒活跃期通过某种机制抑制病毒引发的免疫炎症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有关。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可进一步观察,尤其对一些中毒症状不很严重,或因合并症不宜用激素的SARS患者,可考虑单独使用本方进行纯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2003,05-03.

  2 中国医学论坛报.美国CDC最新SARS定义.SARS研究进展.第3辑.

    3 马威,陈国凤,黎檀实,等.118例SARS患者胸部X线表现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338-342.      
  作者单位:510060广东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作者: 张爱民 徐国红 谭行华 2005-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