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0期检验与临床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4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临床上比较少见,儿童甚少发生。本病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管缺血坏死。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4例病人报告如下。2讨论这类疾病少见,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因肠系膜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

点击显示 收起

  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临床上比较少见,儿童甚少发生。30~70岁成人易患本病,发病最高的是在50岁以上。本病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及肠系膜上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肠管缺血坏死。早期诊断困难,一旦发生广泛肠梗塞坏死,预后凶险。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4例病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62岁。均以突然腹部疼痛数小时入院,伴频繁恶心、呕吐,早期腹部疼痛剧烈而腹部体征不明显,后逐渐出现肠鸣音消失,腹部压痛,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其中2例出现血便,白细胞计数均在15×10 9 /L以上。早期腹透无明显特征。
   
  1.2 治疗 1例青年男性第一次手术先行小肠切除术,2天后因黑便二次手术,切除屈氏韧带下20cm回盲部以上50cm小肠及系膜。1例女性剖腹探查见屈氏韧带下至回盲部30cm处小肠坏死,术中同家属谈话,放弃进一步治疗关腹。1例男性75岁,术中见屈氏韧带下20cm至升结肠近韧带30cm广泛坏死,予以广泛小肠及部分升结肠切除。1例女性,保守2天后在外院手术切除长约2cm小肠。
   
  1.3 治疗效果 1例男性,28岁,现存活8年,饮食次数多及大便每日4~5次,可工作学习,1例70岁女性,回家后次日死亡。1例75岁男性,3个月后死亡。1例女性痊愈。

  2 讨论
   
  这类疾病少见,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因肠系膜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可由以下原因引起:(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心脏,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心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内膜炎等,主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人工心脏瓣膜附壁血栓脱落。(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继发于腹腔感染,肝硬变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或外伤和手术造成血管损伤。临床表现: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呕吐物和大便中有时混有血液。早期腹痛剧烈而体征不明显是一个主要特征,6~12h后患者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膜炎表现,很快因广泛肠坏死而出现休克症状。检查:白细胞计数增多,一般在15.0×10 9 /L以上,血清淀粉酶增高,可达急性胰腺炎水平。本组中有2例病人开始考虑为急性胰腺炎。X线无特异性,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

  诊断:早期诊断困难,以下特征可考虑本病:有容易导致发生栓塞的疾病,中年以上,发生突然剧烈腹痛,早期出现腹痛与体征不相等,血性呕吐或大便,很快出现休克表现,并出现腹部膨胀,肠鸣音消失,腹膜炎体征。腹穿血性渗液。治疗:非手术治疗有抗凝治疗,一般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晚期肠切除术并系膜切除术,术后严密观测,纠正酸中毒、改善电解质紊乱。治疗原病,手术后早给予肝素50mg皮下注射,直至服肠溶阿斯匹林为止,并给予罂粟碱解除血管痉挛。

  作者单位:255100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医院外一科
                 山东省淄博交警支队法医鉴定中心

作者: 陈晓伟 万 军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