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5卷第20期病历报告

右腹股沟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右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来源:INTERNET
摘要: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右圆韧带肿物,择期手术,行常规子宫全切术后,又行右圆韧带肿瘤切除术,平行右腹股沟韧带,包块上方切开3cm,达筋膜层,钝性离包块周围组织,将包块完整剥离出,见无完整包膜,界清,周围无粘连,但基底部不易剥离,锐性切除后出现一囊腔,与盆腹腔相通,故行囊腔切除及前壁加强修补,切开包块见呈灰......

点击显示 收起

  病历摘要
  
  患者,39岁,因腰痛3个月就诊,发现“子宫肌瘤”并自诉右下腹部腹股沟处有一包块,时大时小并有周期性变化,查体T36.5℃,P80次/min,R20次/min,BP16/11kPa,妇科查体:右腹股沟韧带外口处可触及一个蚕豆大小的包块,可活动,轻触痛,边界清但不规整,子宫颈肥大,下唇内口2/3呈红色颗粒状,有接触出血,可见节育环尾丝,子宫水平位,形态不规整,左侧壁突出鸡卵大瘤结节,宫底右侧触及卵黄大瘤结节,质硬,边界清,无触痛,活动可,B超提示:耻骨联合右侧肌层低回声包块状1.2cm×0.8cm,内回声不均,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入院诊断:子宫肌瘤,右圆韧带肿物,择期手术,行常规子宫全切术后,又行右圆韧带肿瘤切除术,平行右腹股沟韧带,包块上方切开3cm,达筋膜层,钝性离包块周围组织,将包块完整剥离出,见无完整包膜,界清,周围无粘连,但基底部不易剥离,锐性切除后出现一囊腔,与盆腹腔相通,故行囊腔切除及前壁加强修补,切开包块见呈灰白色,实性,病理报告:子宫多发腺肌瘤,慢性宫颈炎,圆韧带处子宫内膜异位症。
   
  2 讨论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基本症状是患处出现一肿块,疝环处有轻度触坠胀感,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多见,占全部腹膜外疝的90%,或腹股沟疝的95%,男性占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见,该患者属于斜疝,因疝囊小,又恰巧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发生在腹股沟管外口处,故仅以异位病灶周围期性变化的包块而表现在临床,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日趋增多的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由于它易于浸润和复发,所以是令人困惑和难治之症,其发病机制的主要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和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内异症除可发生在内生殖器和盆腔外,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文献报道内异症可发生于膀胱、输尿管、肠、阑尾、手术瘢痕、疝囊、肺、肾、膈和肢体等,它们虽有症状,但无特征,所以诊断十分困难,常误诊为缝线肉芽肿、神经瘤、淋巴结病、脓肿、疝、原发性或转移性瘤、淋巴瘤、脂肪瘤或皮下囊肿 [1]  。本病例是发生在右侧圆韧带腹股沟管外口处,该部位内异首例是由ALLEN在1896年报道,主要是由盆腔内异症经圆韧带扩展而来,另外还有报道腹膜后,脐,甚至脑部发生内异症,但临床罕见 [2]  。内异症的诊断由于症状及体征多变而复杂,既往误诊率很高,目前由于腹腔镜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诊断准确率不断上升,其症状为周期性痛经、不孕、月经异常、非子宫部位的异常出血。体征:盆腔检查可发现子宫固定、后倾,在直肠子宫陷凹、宫底韧带或子宫后壁下段等部位扪及结节伴触痛,有时在阴道穹窿部可扪及或肉眼见到稍隆起的结节或蓝点,子宫一侧或双侧附件区扪及有轻压痛的囊性块物。然而,30%~50%的病例缺乏典型症状,在辅助检查中B超对于鉴别内异症和盆腔炎症及观察卵巢内膜异位囊肿,CA125对于Ⅲ~Ⅳ期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病灶浸润较深且盆腔粘连广泛者,诊断有帮助,检查多为阳性,尤其对痛经比较明显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方式,术后辅以药物治疗,年轻患者注意保留生育功能,严密监测防止恶变。无症状,也无生育要求者,无需特殊治疗,对于病变在Ⅰ~Ⅱ期的慢性盆腔,有生育要求者,可行药物治疗,至于腹股沟疝与此处部位的内异症的鉴别诊断,只要掌握两者的特征,是不难诊断的。

  参考文献
    
  1 王捷.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体会.广东医学,1997,18(5):342.
  
  2 李亚里.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3):146.

  作者单位:110023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辽宁省沈阳化工厂医院

作者: 欧阳煜宏 孟丽娟 白春梅 2005-6-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